重视探究活动,优化评价功能

时间:2022-05-12 02:35:18

重视探究活动,优化评价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感知物理的美,体会成功的愉悦。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主张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物理规律,在创新和成功中学习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方法,在物理探究活动和教学评价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交流,切磋。

一、更新教学理念达成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换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转换。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摩者;教师是训导者,学生是机械的接受者。这种“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型教学方式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教学手段上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学习当代最先进的教学思想,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让学生做表演者,教师甘当积极的参与者;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教师甘做学习的合作伙伴。从而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争论、交流形成平等和谐、活泼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再大篇幅的讲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去实践去探究,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在探究中掌握方法和技能。例如,在一个具体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情景外,都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来收集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通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形成结论性的文字。整个探究过程,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思维的点拨者,学生由于是亲身体验所得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使他们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根本不用死记硬背。教学信息的反馈证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良好。

二、创设条件开展多种形式探究活动

我们知道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或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的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可见探究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过程中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初中物理新教材(苏科版)中设计了大量新型趣味的探究性实验,使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到了实处。由于学校实验设备的更新大大迟后于教材内容的更新,这就给新教材探究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一难题,除了充分挖掘学校原有实验设备的资源外,发挥师生的共同智慧,合理利用生活中看似无用的瓶瓶罐罐、文具玩具、一杯一纸,及生活用品等,生动地开展了多项课堂探究活动。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中收集了旧毛衣、旧棉絮、泡沫塑料、旧报纸、塑料袋等作为研究材料,小闹钟作为实验声源,第二天上学时同学们几乎人手一套带到了学校,顺利在课堂上完成了本次探究活动;又如在探究有关光的反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规律时发动学生带来了玩具激光电笔、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旧的老花和近视眼镜等,很好地进行了多组探究实验。类似活动都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弥补了实验器材的缺乏,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热情,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对物理的亲近之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除了探究活动的设计外,新教材还在“生活,物理,社会”,“www”等栏目设计了较多学生易学易做又有趣的课外探究性实验,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物理教学空间。对此,我们不仅仅满足按照课本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这类探究实验和作好实验后的评比交流,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将这些小实验与相关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发散和拓展,充分发挥它们课堂教学的,延伸功能。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利用家中冰箱完成探究“糖水、盐水的凝固点和纯水一样吗?”的实验活动时,同时要求同学们探究了冰箱中“热水和冷水谁先结冰”的现象;探究中同学们获得了令他们惊奇而意外的发现:热水竟比冷水先结冰!?这一发现打破了他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冷水应比热水先结冰”原始经验,认识到生活的经验有时并不可靠。只有科学探究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此外,积极引导学生走向太自然,观察并发现自然界中各种形形的物理现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展开探究活动,以小论文的形式记录探究过程;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关注最新科技发展等,展开相关的社会调查,书写调查报告,适当安排课堂时间或班级学习园地对小论文、调查报告进行交流汇报。

三、创新评价机制 优化评价功能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是_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学,它是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评价学生不能仅用考试这种单一的量化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某一方面的指标,不能代表一切。为此,我们努力尝试着将过去的总结性评价朝着发展性评价转变,逐步形成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评价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体现个体的差异;评价要能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交流来表现自我,是学生评价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有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感受,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适当的方式释放他们的情怀,教师要给予他们机会。因此,每当单元新课结束后,我们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以短文的形式写一篇学习小结,畅谈自己对学习的感受,也就是对自己的阶段学习表现做一个自我评价。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在各个阶段的自我评价中都表现出对物理的喜爱,肯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同时还客观地指出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与存在问题,下定了改正决心。通过学生

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了自我,及时起到了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校正和激励作用。

2 集体评价

学生来到校,学习和生活在固定的班组集体之中,人人都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对于自己在班级和小组中的表现比较在意。所以集体评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了摩擦的知识后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合理进行相关场景的描写。作业交上来一看,真是精彩纷呈,有些同学的描写简直是一篇生动的微型科幻小说(类似课题还有“假如声速为0.1m/s……”、“假如没有重力……”、“假如没有大气压……”等等)。此刻,我们就紧紧抓住契机,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小组交流,由小组同学进行民主评议,选出本组优秀作品,然后将选出的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观摩学习。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班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使他们获得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有益于激发他们科学幻想的灵感和创新思维的火花。

3 教师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评价只适得其反。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适当地表扬效果优于批评,因此,我们在师生的交流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应注重作正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努力改善自我,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调查报告、小制作、小论文等要注意保存,作好记载,以取信于学生;对于那些积极动手动脑,小制作做得好、小论文写得好的同学,要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经常将他们的制作成果通过不同的途径在集体场合展示,甚至我们还利用他们的制作成果作为教具,在课堂中使用。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喜乐。

4 考试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体验成功的愉悦,而成功体验的最终获得,必须依赖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也就是考试成绩的提高。通过考试,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都有一个确切的定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可见,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任何一种评价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评价也不例外。要把握好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掌握好考试的度:考试的频率不宜过高、内容不易过难过多,试题的编拟中要能体现他们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出现大量的死记硬背的题目,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同学考有所成、考有所获。

上一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数学学习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主体建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