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并不难

时间:2022-05-12 02:09:39

经常会在国内听到关于爵士的一些说法:爵士乐只适合行家,很难听懂;爵士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爵士乐只是灯光幽暗、烟雾缭绕的酒吧里用来调情的音乐;古典音乐比爵士乐更容易欣赏……这些看法其实都有失偏颇。在金秋十月上海如期迎来国际爵士周和爵士音乐节之际,更有必要在此梳理一下有关爵士乐的基本知识和语汇,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爵士音乐会。

爵士乐作为美国奉献给人类的伟大音乐,必然留有美国文化的深刻烙印,美国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创造力,相类似的,爵士乐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乐队合作即兴的演奏,没有现成乐谱,成功与否完全依赖于爵士乐手们如何在小小的舞台上表现出互相之间的尊重与信任。爵士乐手既要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也要对乐队其他成员的创造力乃至创作空间充满信任与尊重。两者间如何获取最佳状态的平衡,不仅是对每位爵士乐手的考量,对于每一位听众或观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

爵士的起源、历史以及爵士乐的种类,例如蓝调、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摇摆乐、波萨诺瓦等等,这些资讯在网站上都能轻松检索。以下罗列的几个基本爵士音乐语汇是了解与欣赏爵士乐必须掌握的,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独奏

早期的爵士乐没有独奏,乐手们仅仅有一点点即兴的演奏,作为旋律的装饰,然后,这些即兴的乐句渐渐演变成稍长的旋律片段,最终发展成为复杂的叠句复叠句的即兴表演,也就是独奏。整个过程好比幼儿的片言只语慢慢发展到成人的出口成章。从乔·“王”·奥利弗(Joe “King”Oliver)演奏的Dippermouth Blues,到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演释的West End Blues, 再到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的名曲The Funky Blues和约翰·克特兰(John Coltrane)的经典之作Bessie’s Blues, 你可以清晰了解到独奏在不同年代、不同艺术家之间演变的脉络,这里并不存在“更好”或者“更高级”的区分,但后者对于前人的音乐语汇所做的总结与发展、在前人音乐基础上建构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在这里,演奏者也同时扮演了作曲家的角色,但没有乐谱,唯有唱片留下了他们伟大的作品,这还得好好感谢江河日下的唱片工业。

呼叫与回应

模仿独奏之外,爵士乐的一个重要基本形式就是“呼叫与回应”(call and response)。爵士音乐家们非常热衷各种不同形式的呼叫与回应: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开场白通常以West End Blues作为标志性的呼叫;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Mademoiselle Mabry则是对应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的The Wind Cries Mary的呼叫。乐手之间的呼叫与回应需要很高的音乐技巧与相互间的默契,这种默契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催生出新的节奏变化,让人们体会到爵士乐的奥妙。呼叫与回应慢慢发展,使得小号与长号和萨克斯之间的呼叫与回应演变成了美国爵士乐的一个标识,留下的名曲数不胜数,如Jumping at the Woodside、Swinging at the Daisy Chain等。

拟声唱法

呼叫与回应激发着爵士乐手们演释人声的自由,同时,也不断促动着演唱者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声乐表现力,结果产生了一种没有歌词只有号手的即兴模仿乐器的演唱,即拟声唱法,这从艾拉·费兹杰拉(EllaFitzgerald)的Lady be good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Heebie Jeebies等经典曲目中可以充分欣赏到。

即兴填词演唱

爵士乐中即兴的模仿乐器的拟声唱法,又反过来推动了即兴的填词演唱:给录制过的乐器独奏名曲的全部音符配上贴切的歌词后,演唱者便能用具象的语言演释出生动的音乐故事。琼·亨德里克斯(Jon Hendricks)为爵士名碟填词是最为经典的范例,原曲出自大家非常熟悉的迈尔斯·戴维斯著名的Kind of Blue。

即兴重复

爵士乐的精妙之一在于向大家展示乐手间如何一起从开场即兴寻找到美妙的节奏,如何共同演释和推进,达到高潮,然后再一起完美淡出和收尾。尤其在现场演出中,如果乐手们在一首曲目中的某一小段觉得乐句尤为出彩,大家都会心领神会地一遍又一遍不间断地重复这一小段。这样的重复有时甚至会长达半个小时,这时,各位乐手的十八般武艺都会全数亮相,大家会全力比试谁能演释出掌声最多的节奏,这样的重复就是爵士乐中很有特色的即兴重复,英语叫做Riff,也是乐迷们非常期待的高潮。

节奏组

从某种意义上说,爵士乐是音乐家追求个人自由的最终表达,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爵士大师都是独奏家,譬如前面提到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迈尔斯·戴维斯等。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爵士乐极为考究的是团队协作,所以爵士乐演奏的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爵士乐队的核心:节奏组,乃至节奏组成员们辅佐独奏家的自由。节奏组是爵士乐的专利,通常由钢琴、贝司、鼓组成,有时会有吉他的加入,主要任务就是为独奏的演出即兴创作出最为美妙的伴奏,所以节奏组的成员必须是爵士高手才能担纲。一个成功的演奏组,蜜月期通常在五年左右,十年以上的极为罕见。著名的节奏组会有自己特别的名字,载入历史,譬如考特·贝茜(Count Basie)的全美节奏组。

如果想要全面了解与欣赏爵士乐,还有不少基本的音乐知识与语汇有待介绍给大家,譬如“头曲”“间奏”“高音和低音”“交替演奏”“形式与和声”等等,篇幅有限,有机会再一一展开。

爵士乐并非许多人所讲的那般艰涩高深,虽然即便在以海派文化著称的上海,高水准的爵士酒吧几乎没有,如同高水准的雪茄吧并不存在一样,但掌握爵士乐的一些基本语汇并不困难,平时驾车时可以多多聆听名家、名碟的美妙音乐,加之海外爵士乐手在国内的演出越来越密,水准也在逐渐提高,浸润在纯正爵士乐中的机会一定会越来越多,如果有机会在海外尤其是北美爵士名城旅行的话,在饱览美景、饱尝美食、饱购名牌之余,更不要错失原汁原味的爵士乐现场演出,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赶上一场爵士音乐节。

无意在此为大家展开一幅私家爵士音乐地图,把自己的口味一览无余地晒成各位的“品味”,爵士之旅还是留待各位用耳、用眼、更是用心去发现,去探究,把自己的口味慢慢提炼成各自独特的“品味”,这不可或缺的过程注定是一场无法替代的享受。

上一篇:长笛“伯爵”格拉夫 下一篇:泽西:跃动在小岛上空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