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要让学生亲历、感悟、体验

时间:2022-05-12 08:51:27

培养人才要让学生亲历、感悟、体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我认为要培养人才,就应该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积累他们的活动经验。从学习过程来看,在学习过程中这三个词“亲历”“感悟”“体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古人知识获得过程的曲折,体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靠想象和说教来代替。这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培养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

就《找规律》一课而言,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周期现象的问题的不同策略,感悟用除法计算方法的优化及运用,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一、情境激趣,“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生活即教育。”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境创设”。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鼓励,积极引导,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应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找规律》可以针对小学生被要求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这一常规,在课的开始就来个记号码的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手机号码:136******43,138******13。以这样的游戏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问:“谁记住了第一个号码?谁记住了第二个号码?”进而追问:“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记住了第二个号码呢?”“有什么规律?”从而揭示课题,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呈现本节课所要探究的知识。

此情境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加上教师的追问,他们会积极紧张地思考,课堂气氛会显得尤其热烈,为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自主发现,“感悟”探索知识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真正达到“我做到了,我理解了”这一目的。

(1)有效使用情境主题图。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情境主题图是教学新教材中的一大特色,新教材的每一个课题都设计了一幅或多幅情境主题图,这些图为我们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启示和帮助。

《找规律》一课中以盆花、彩灯和彩旗这些庆祝活动时常见到的东西为例,要求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逐一说出它们的摆放规律,从而总结“像这样有序排列并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现象”。

用“情境主题图”一定要把握住主题图的价值所在,并提出课堂中所需要的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合理地设置层次性问题,把难点分解,使问题之间呈现一定的衔接,难度成梯度上升,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培养学生好的思考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找规律》中,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解决什么问题呢?设置的问题:照这样排下去,右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问题一出,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争相发言讨论,在相互的讨论中使问题渐渐明晰……当学生找到了画图、单双列举和列式计算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课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独立尝试中优化策略。教师不要太像教师,学生不要太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同时,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可把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而是要注重再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例如《找规律》中,学生在解决“盆花”问题时,用了画图、单双列举和列式计算等不同方法,看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下面就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另外两个问题:①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15面彩旗是什么颜色?②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15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用了列式计算的方法,就应及时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用除法计算方法会更加简洁实用。

像这样学生主动去发现去体会到的知识,他们会更加深刻,并会在这种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增加自信心,既有利于问题的顺畅解决,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导学导练,“体验”运用知识的过程

小学生一般都好表现,如让他展示新本领,他的积极性会很高。而当他在表现过程中获得了成功后,他以后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能再次激发起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会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如《找规律》可以设置三种类型的练习。

第一种:把例题中求第15个改成其他数据进行练习。这样类型基本与例题相似,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习薄弱的学生来回答,以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第二种:走进图形的世界,寻找图形的排列规律后再列式计算。这部分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教师应多要求中等的学生来参与回答。第三种:回归生活。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这个类型题目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比较高,但是同样难度也要有所提高,教师可以在全体参与的过程中多让优秀的学生来进行引领。

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和体验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早日成才。

上一篇:生物复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