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

时间:2022-05-12 07:47:30

试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也就是说没有课前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就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反之教学效果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教学工作的众多要素中,在此着重研究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效果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教学设计包含课程标准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评价与反馈等几个要素。每个要素都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新理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目前,各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编写的内容与体例也不尽相同,但不管什么版本,教学的依据都是《课程标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读懂《课程标准》,理解其精神宗旨,了解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及要求。

(二)做好学情分析,有的放矢,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一,加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是有地域差异的,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便是学情分析,先得清楚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让他们都充分参与教学。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中强调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依据。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教学目标则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课堂问题的有效调控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处理好了,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上教学辅助手段的适时运用,会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紧凑性、流畅性,以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堂学习,从而保障学生在课堂内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五)科学合理的教法、学法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等。常用的学法包括小组讨论法、观察探究法、分析比较法等。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运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教法既有优点也有弊端。教法与学法的成功运用,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样,教师授予学生的就是“渔”而非“鱼”了。

(六)多元化的评价与反馈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

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学评价检验,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教师在总结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上一节课的得失,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为上好下一节课作好了准备,同时也会促进教师的思维能力发展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学会了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养成了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备课和授课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而教学设计又是教师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不应是静止的,它要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以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映来检验它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效果反过来可以体现出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瑕疵。可以促进教学设计的不断改进,从而达到一个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有效循环,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师生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上一篇:浅谈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下一篇: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