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时间:2022-05-12 02:17:26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摘要】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以管理为核心,以核算记录为手段,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为目的,对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了有力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几年本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经验,提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产权不清,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产权关系,做好确权工作;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北京市财政局于2007年开始在全市大力推行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并在不断改进,通过系统升级,真正做到了资产与预算相结合、资产与决算相结合、资产与财务相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单位固定资产不断加强管理,改进管理办法,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不清,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产权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特别是在国有资产价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就会导致资产有好处谁都来挣,出了问题,造成损失,无人负责。一旦发生纠纷,就会因没有权属而无法维权,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实物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使用人员或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错误,继而引起折旧错误等;实物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登记错误,例如:如果使用年限登记错了,就会造成软件计算出来的折旧有错误;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使用人员或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降低。例如:设备使用中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维护,就会导致资产使用寿命的降低。

(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差,部门间配合不够

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的风险。

例如:在具体工作中,有的部门认为资产管理就是资产管理部门的事,与使用部门关系不大。有的部门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抓工程项目等本部门的主要业务,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现象等问题。

(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2012年12月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支出,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目前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了整体反映拨入专项款和拨入经费使用情况,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供排水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重复计算了经费支出;另一方面,虚增了所有者权益。

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产权关系,做好确权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首先应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只有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才能管理到位。

对未确权的宗地进行确权,首先单位对所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权属;其次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就具体情况主动与产权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沟通,获得各级部门支持,以使确权工作能够早日完成。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是制定覆盖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一是健全采购制度,采购前对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实用性等进行分析,杜绝盲目采购,减少闲置浪费;二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闲置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四是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五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再次是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建立起由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组成的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实现业务处理的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

(三)加强培训与选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首先要从选拔上下功夫,打好用人基础,要选用懂资产管理、会会计核算、会计算机应用、责任心强的人员,安排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

其次,要加强培训学习,组织形式多样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知识和实务培训,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纠正“重钱轻物”的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二是单位内部各部门应充分认识管好用好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落实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三是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递有关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各方面信息;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单位全体职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形成从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到报废“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局面;五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

(五)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由有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特点,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统一。具体建议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拨款性质,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总之,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常态化动态管理,首先应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各项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并适时进行调整;其次是强化全员管理意识,从各部门领导到全体职工,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员管理;再次是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固定资产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才.《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国有资产管理,2013,4.

[2]谢孝菲,罗时超,吴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J].国有资产管理,2012,3.

[3]徐刚.《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4]周国光.《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3,4.

[5]景宏军.《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解析》[J].财会学习,2013,3.

上一篇:新西兰:纯净的世外桃源 下一篇:医药携手 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