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体育课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22-05-11 11:05:18

浅谈中学生体育课自信心的培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已不再只是单单的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更多地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体育课真正变为了体育与健康课。

【关键词】中学体育;自信心培养;激励;因材施教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是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自信心在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肯定;发挥学生的特长之处,感受成功的喜悦;运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方面上,乃至于其他方面都有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能力。丧失了主动积极性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阻隔的作用,也影响到这个人的成功与否,所以说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主动积极性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从热情鼓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树立榜样,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态度,改善师生关系几个方面入手:

1 热情鼓励

热情鼓励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以增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的一种方法。在运动中,当学生对完成某一困难动作表现信心不足时;当学生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时;当学生遇到挫折,能自己站起来,一往无前时,我们都会给他们报以微笑或热烈的掌声,使他们能体验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快乐和荣誉,以增强他们下次完成动作的信心。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鼓励满怀着激情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体育课中老师应给学生创设和谐的氛围,多鼓励,多表扬,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在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全身心的投入,在不知不觉中,在愉快的活动中渐渐地培养起自信心。

人是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的,特别是在学生遭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只要我们不脱离这一点,都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都能想出多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励、鼓舞人。有一次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第一次练习失败后,一般会产生紧张情绪,但他心中成功的渴望依然存在,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正视这种失败,可以表扬一下你在某个方面做的不错,继续努力,你一定能成功的.及时用语言激励,说明为什么皮球能轻易的滚动起来,而砖头为什么不能滚动起来,学生这时有点明白了,观察想象动作,很快学生的失落情绪就会得到改变,从而信心倍增,学生的热情和愿望也会大大提高,并能主动地向自己的新的目标努力,促使其学习目标的完成。最后学生在不断努力自主参与下取得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

2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如果让你登上没有台阶的高山的山顶,你也许会被吓倒,如果让你沿着台阶爬到山顶,你很容易接受。因此,当要求学生达到某一比较大的目标时,教师不妨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引导学生逐个逐个地达到,从而最终达到目的。比如篮球教学从传球开始,或从滑步开始(从徒手滑步―持球―运球―投球―三步上篮―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3 树立榜样,因材施教

利用同伴的优秀表现,树立榜样,是体育课解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欲望也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体育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的能力,提出较高的发展性目标,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能较快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那种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更加自信。体育成绩及素质中等的同学分为一组,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和强队同学一样,只要有信心,就会取得成功。体育成绩及素质弱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建立起信心就可以克服困难取的成绩。必要时可以让上两组同学帮助他们,同学之间容易沟通,将他们的体会和弱组的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的避免了“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跳高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20厘米、100厘米、80 厘米等不同的高 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

4 改进教学态度,改善师生关系。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确定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孩子之间起到了主导作用,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精神面貌,身体状况等。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特有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特有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一些问题,他们将有某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时时留心,注意观察,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具体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地、恰当地给学生以关怀和帮助,给予他们朋友般的温暖。勤招呼、勤交流、勤走访、勤表扬、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道出了老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典范、学会用宽容来对待学生等等。

总之, 在体育课上,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一生从中受益,在获取一个强健康体魄的同时,获得一份自信心让它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和理想。

参考文献:

[1] 姜英浩;;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黑河教育;2010年10期

[2] 李国才;;浅议提高初中生体育中考自信心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1期

[3] 马立国;;中学生体育自信心的调研报告[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3期

上一篇:怎样培养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能力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