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犯罪的侦控研究

时间:2022-05-11 11:02:48

艾滋病患者犯罪的侦控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艾滋病患者日趋增多,艾滋病患者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艾滋病的感染源头入手,分析最可能诱发艾滋病患者犯罪的感染途径,并针对其主要发案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侦控对策,以期达到能有效控制艾滋病患者犯罪的现实效果。

【关键词】艾滋病;犯罪;侦控;对策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和违法犯罪分别都是人类社会在医疗和法律方面难以彻底消除的毒瘤,在各自领域都如洪水猛兽,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今,随着艾滋病患者日趋增多,其给社会公共安全也带来了严重隐患。艾滋病与违法犯罪两个原本相距甚远的问题现今已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艾滋病人犯罪。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是与违法犯罪活动相关联的,如、吸毒贩毒等。这一显著特点就为我国当前控制艾滋病毒传播以及侦破和防范艾滋病患者犯罪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笔者认为,要想从源头侦控艾滋病患者犯罪,首先要搞清楚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然后才能从其感染途径中分析可能诱发犯罪的各种因素,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打击、控制和防范。

一、艾滋病的感染途径

现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

(一)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艾滋病毒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二)血液传播

1.静脉吸毒者共用受HIV污染的针头及注射器

2.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3.医源性感染

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

(三)母婴传播。

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二、艾滋病患者犯罪的主要诱因

在上述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中,最可能诱发犯罪的包括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以及通过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特别是从事的人员感染艾滋病。

第一,吸毒人员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谓是"孪生兄弟",艾滋病正在吸毒人员中迅速传播。这类人员因为日常开销大、经济极度贫困,不仅要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看病治疗的需要,更多的是用于解决吸毒等非法支出。正因为生活无着、走投无路诱使他们去实施贩毒、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从事的女性在过程中通过性接触感染了艾滋病,他们很容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同时为了维持生计,很可能选择继续,故意将艾滋病传染给他人,危害公共安全。

所以,加强对吸毒人员和人员的综合管控对侦控艾滋病患者犯罪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艾滋病患者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犯罪类型相对集中

艾滋病患者的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主要以非法持有、贩毒、盗窃、抢劫等侵犯财产犯罪为主,其次是人员在明知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仍选择继续,故意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他人,并达到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程度,进而构成犯罪。

(二)再次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

艾滋病患者的犯罪行为危害了社会利益,而对他们因为不能关押或不便关押,往往是抓了放,放了抓。艾滋病罪犯想在社会上再获重生的机会很少,这其中主要以吸毒人员为主,他们迫于生计,只能以盗养生、以盗养吸、以贩养吸。一旦再次沾染,又可能回到为了筹集毒资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轨迹中去,形成吸毒、贩毒与复吸的锁链式恶性循环。因此,吸食的艾滋病患者往往有多次犯罪经历。

(三)艾滋病患者犯罪后监外执行的居多,滋生了这类特殊人群有恃无恐的犯罪心理

艾滋病患者犯罪后,由于其特殊性,对其在查办、羁押和监管上都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对他们不能有效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艾滋病患者犯罪的有恃无恐,客观上导致了这类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猖獗。

四、艾滋病患者犯罪的侦控对策

如上分析,艾滋病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犯罪的形态和特征也十分鲜明突出。防治艾滋病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而当前艾滋病人犯罪形式严峻,提出切实有效的犯罪侦控对策已迫在眉睫。

(一)构建一个打击艾滋病人犯罪的综合防控体系。艾滋病人犯罪有其复杂的成因,仅靠公安机关孤军作战收效甚微,应建立一个由公、检、法、卫生防疫、民政等部门组成的综合领导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完整、有效并切合实际的预防和打击工作模式,共同协调并解决具体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从不同层面入手共同消除危害。

(二)公安机关应加强对特殊人群的跟踪照管,掌握最新即时信息。对本辖区内的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人员,公安机关应对其建立专门的档案,采集详细的人身信息,并与当地社区、街道和卫生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对接制度,及时将该类人群个人档案中记载的可告知内容及其活动轨迹进行互通,以实现对该类人群社会活动信息的跟踪监测与照管。

(三)建立专门的收押场所。当前,艾滋病患者实施犯罪后,由于收押困难,大多数艾滋病犯罪人员被予以监外执行。没有被关押的艾滋病犯罪人员重新流向社会,实施相同的或者其他的犯罪,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艾滋病人犯罪给社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给群众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因此,设置专门的收押场所,使艾滋病犯罪人员与社会隔离,与其他类型的犯罪人员隔离,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蔓延,防止犯罪进一步扩大化。

当前,艾滋病流行的速度急剧递增,当艾滋病人成为犯人的时候,社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不能设计旨在消灭犯罪的制度,控制犯罪是国家与社会处理犯罪问题的最佳选择。因此,选择一条对艾滋病患者犯罪更加有效可行的侦控途径,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翟中东. 犯罪控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高汉声. 犯罪心理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上一篇:企业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时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