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滋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26 04:17:32

浅谈艾滋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进展

[摘要]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对于艾滋病还没有能够有效治愈的方法。文章主要讲述了艾滋病的特征和致病机制,对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就如何在人群中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作出了探讨,讲解了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现状;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1-03

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以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细胞。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免疫力。人体由此失去大部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因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为防治艾滋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能够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现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情况下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平日的正常交流活动来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有效阻止,是能够预防的。

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形势日趋严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例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经初步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已达84万。而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正以接近40%的速度高速增加,中国已经处于艾滋病爆发流行的前沿,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国,艾滋病病毒目前已蔓延到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每一个地区在各个方面又各有其特殊的情况。除非采取紧急而有效的行动,否则艾滋病可能在我国更加迅速地蔓延。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艾滋病主要流行于我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广西、四川、河南等省;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方式因地区的差异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西南和西部各省,如:云南、广西、四川、新疆等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静脉注射的吸毒者共用受污染的针具,造成血液交叉感染。中部的河南及其周边省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大量存在的以追求暴利为目的的不按照相关卫生法规和操作规定进行的采血经济活动。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还因人群方面的差异而有明显不同。感染者和病者主要是社会边缘的弱势人群,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不利地位,他们中的一些人更容易接近或选择高危行为,导致他们更容易感染HIV病毒。

二、艾滋病的防治措施

在过去的时间内,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宣传教育不够广泛,疫情监测体系不够健全,技术手段落后和防治力量薄弱。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国家兴亡,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依旧处于严峻的关键时刻。

只要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充分动员全社会所有人的力量,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我们一定能够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和扩散。主要措施如下所述:

1、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艾滋观。正确认识艾滋病和艾滋病问题,在社会中树立起全新的艾滋观,逐渐增加社会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包容性,促进社会融合。同时在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中,要本着尊重和宽容的原则,充分体现对艾滋病人群的关怀,积极倡导正确艾滋理念的传播。要使广大人群认识到,关爱AIDS病人这一弱势群体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预防与控制AIDS就必须善待患者,这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控制AIDS,我们不仅要洁身自爱、远离,还要关心、爱护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不幸感染了HIV的人。至于感染了HIV 的人和没有感染HIV的人共同携起手来,我们才能有效地阻止AIDS肆虐的脚步。

2、加强预防与干预。

2.1宣传教育。从世界各国对艾滋病的防治经验来看,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科学而正确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非常有效的措施。加大农村、学校、羁押、强制管理场所宣传教育工作,把经营性娱乐场所作为宣传重点,针对青少年、妇女、流动人群、高危人群等脆弱人群的特点分别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

2.2安全套。推广安全套和宣传其正确使用方法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的一种低投入、高收效的干预手段。

2.3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与清洁针具交换相互 配合可以减少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械吸毒的行为,从而降低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风险。

2.4加强社区干预。已有实践经验表明,社区是干预艾滋病防治其扩散的最佳单位,因为社区是可传播疾病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单位网络。人的行为由行为准则所约束,而社区起着建立、维持和深化人们的行为准则的作用,因而在社区开展干预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促进社区成员行为的规范化。随着艾滋病的流行日益严峻,又由于HIV感染的隐蔽性和致死性,HIV感染成为威胁社区健康的潜在危险。而且,开展针对性HIV/AIDS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弥补传统医院治疗不足的劣势,极大地降低AIDS的治疗成本,提高HIV/AIDS的治疗覆盖率。

3、强化艾滋病监测和治疗的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艾滋病监测和治疗的服务网络,但底数不清使得很大一部分艾滋病人未能得到应有的治疗。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加强监督治疗系统建设,尽可能发现每一位HIV感染者或病人,使他们都能尽快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4、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即第三部门的作用。一方面,第三部门能够以十分灵活的方式满足不同层面群体的需求,例如向吸毒人群提供清洁针具,向人群提供有关安全套的知识等,而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无法提供,或者不便于提供,或者提供的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这时就需要由第三部门出面完成;另一方面,第三部门可以根据不同规模大小的需要,协调并利用社区资源,将那些生活在次社区的流动人口组织起来,向他们提供一些有关法律、健康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其中的高危行为人群转变行为方式,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完善防治艾滋病的相关体制,我们才有能力有信心预防和控制好艾滋病,为人类最终战胜艾滋病做出更大贡献。

三、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方向及进展

1、疫苗预防。正在进行各种临床试验的疫苗有30多种。大多数都是在I和Ⅱ期。总体来说预防性艾滋疫苗还没有成功的例子。一般认为痘类病毒做载体的疫苗免疫效果不好,较有希望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治疗性疫苗做了些临床试验,效果也不显著。法国科学家的报告用自身的灭活HIV病毒作用于自身的树突状细胞免疫病人有一定的疗效。2004年6月,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一种被称为APOBEC3F的细胞蛋白质可以使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发生变异,从而使人对艾滋病产生抵抗能力。HIV病毒对人体内的免疫系统(APOBEC家族)本身有侵害能力,但是APOBEC3F却是个例外,它可以躲过HIV病毒的侵害。试验还表明,APOBEC3F和其极为相似的另一细胞蛋白APOBEC3G一起发挥了对病毒的抵抗功能。疫苗研究中尚未有西药或中药与疫苗共同作用的报告。我国也正在进行HIV-1疫苗的研究。

非特异性预防。有30多个报告显示切除色皮可以减少42%的HIV-1感染,因为色皮有HIV-1的靶细胞,病毒容易侵入。达值得进一步研究。

2、遗传因素与HIV-1感染和发病的关系。人体存在天然的抵抗HIV -1入侵的遗传因素,目前共发现与HIV-1感染和发病有关的基因约有30余种。研究人的遗传基因与HIV的关系对阐明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程有重要意义。

3、药物。现在精疗艾滋病的西药有数十种,目前仍在继续研究和开发中,中药对艾滋病的作用也正在积极的研发中。抗病毒治疗不仅对病人有很大的益处,可使病人正常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还可以降低HIV -1传播的几率。大剂量服用维生素D有助于抵消使用泰诺福韦(tenofovir)造成的骨质疏松的副作用,这种药被用在一些病人身上来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2008 年10月26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传染病会议上,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资助的一项大型研究成果表明,艾滋病患者应该更早地接受药物治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等到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时才开始用药。2011年1月10日,美国国家卫生院进一步了关于维生素D可能有益于艾滋病人治疗的报告。

除了中西药外,还可根据与HIV病毒有关的人体的基因进行设计、研究和开发新药。

四、总结

艾滋病作为对全世界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它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不应该歧视,应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让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我们应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艾滋病的宣传。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艾滋病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多重大的进展。只有我们人人参与艾滋防治工作,才能真正战胜这个可怕的敌人。

参考文献

[1] 郎伟莉. 浅谈艾滋病的防治.

[2] 郝.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

[3] 曾毅. 艾滋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上一篇:健康体检时超声诊断技术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分... 下一篇:结肠透析机治疗肝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