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育理念的尝试

时间:2022-05-11 10:44:54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育理念的尝试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从课程要求、课堂目标到师生关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学校教育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学校创新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要求要有与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育 新课改 实施原则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中学教育正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根据多年的高中教育经验,结合教育专家的观点,我认为,要想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就必须要科学地进行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 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呢?首先,教师要以真挚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共同乘上探索之舟,为学生的创新打下基础。反之,如果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就会因惧怕教师的威严而不敢提问或讲出自己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其次,教师要敬岗爱业,通过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诚挚的热爱,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最后,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选择、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随时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2 实施民主性原则

民主制度代表着先进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风气,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民主氛围,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知识的满足。只有师生关系十分民主平等、教学环境极为轻松活泼、学生感知到自己拥有人格和权利上的平等和自由、有很高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其在学习中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尊重、一种民主。在民主性原则下形成的小组研究讨论学习是很成功的一种模式。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和一种有力的声音,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学生带着自己从学习中或生活中的知识或经验,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他人讨论交流,最大程度地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原则

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在新课改背景下,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教学观念和方式,是当前广大老师面临解决的刻不容缓的大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奉行“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机械地、单向地、纯理论性地传授知识,使课堂不断地走向孤立、封闭和枯燥、陈旧,而教学也变得死板、机械、沉闷,教师也变得没有情趣没有生命力。这一切,严重损害了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要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二十年以前就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观点。这里的“解放”,首先是人性亦即人的本性的解放,特别是作为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非智力的个性的解放;其次是人人皆有的创造潜能要获得解放。只有这样,教育教学才可以“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具体的措施体现在:首先,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开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其次,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这就体现在电子信息和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再次,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仅要多看书,而且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校“培养优生计划”就鲜明地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记忆规律、学习成长与智力发育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尖子生不仅仅是高三培养出来的,更应该是基础年级就开始培养的。因此,在高二年级时,我们就开始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推行作业、课堂与高考接轨,明确提出“上难度,绑沙袋”的策略,落实在平时的教学(尤其是实验班)与考试中其次,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动性,我认为优生的培养主阵地仍是课堂,主要是体现于教学中的层次性。

总之,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创新教育的重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坚实的后盾。只有改变观念、全民参与、无处不在的渗透,创新教育才能更顺利、有效地展开,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因此每一节“校园科技节”都会涌现出众多学生自主创作的富有创意的科技作品、手工作品,包括自动路障移除机器人,“一触即发”、千姿百态的晶体模型、晶胞模型、分子的立体构型模型、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模型;电子结构图、原理图,细胞的减数分裂图,DNA双螺旋结构图等。这是我校创新教育的结晶,它来自学生对创新的渴望、教师和家庭对创新的支持、学校对创新的重视、社会对创新教育的认可。

上一篇:幸福的多样汤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故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