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1 10:33:57

浅析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 要】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进行了责任会计制度的探索,在当时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责任会计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弱点,影响了责任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因此,为实现企业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责任会计制度。本文根据现代责任会计理论,分析了目前企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建立责任中心及责任指标的核算、责任业绩的考核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浅析;责任会计;应用

一、责任会计的含义与内容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的经济活动进行预算、核算和考核。它实质上是企业为强化内部经营管理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责任会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划分责任中心: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将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分成若干责任中心,并给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和经济责任。

2.制定责任指标:将企业的经营目标或预算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指标向各责任中心分配。

3.核算责任指标:按照会计核算原则对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进行记录和核算。

4.评价责任指标:定期编制责任报告,评价和反映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改进工作。

5.进行责任奖罚:根据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责任单位进行经济奖励或处罚。

二、目前我国企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实施责任会计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许多企业中还没有完全建立,治理层和管理层还没有建立或者虽已建立但相互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因而企业的责任会计观念淡薄,认识不充分。

2.责任中心划分的问题

企业在划分责任中心过程中,只是将企业原来的部门、车间等更换了名称或增加了部分职权,而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效果,更不能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责任考核。

3.责任指标制定的问题

责任指标的制定一般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各责任单位为了使指标容易完成,会隐瞒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能力,并且与最高管理层讨价还价,力求降低本单位的责任指标。各单位谈判能力的强弱,会造成责任指标的不同,从而使责任指标有失公平。

4.责任会计核算的问题

责任会计核算没有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财务会计核算没有或者很少关联,各记各的账,各出各的数。

5.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的问题

现行责任会计过分强调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而许多非财务指标如质量、效率、环保、安全等,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责任会计体系,发挥责任会计在企业中作用的建议

1.责任中心的建立

根据价值流的思想,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分为技术、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其中技术、生产、销售是主要的价值活动,而管理和服务是支持价值活动。因此,企业可以打破原来的职能部门设置,设置五大责任中心,即技术中心、生产中心、销售中心、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其中技术中心一般只包括技术设计、研发,对于材料和产品的检验、检测分析等部门应该列为管理和服务中心。技术中心如果能够独立取得收入,并且相应的成本费用本部门可以控制,则可以设置为利润中心,否则应设为费用中心;生产中心也只包括基本生产部门,对于辅助生产部门,如为基本生产部门提供水、电、蒸汽等辅助生产部门列为服务中心。

生产中心负责产品的生产工作,可以设为成本中心;

销售中心担负着销售收入预算指标实现的重任,同时还对广告费、差旅费、等销售费用负责,因此可作为利润中心进行考核;

服务中心是为产品生产提供支持,主要包括辅助生产系统、采购、材料产品的检测等,一般不能取得收入,因此可以作为成本中心或费用中心;

管理中心是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而设置的相关部门如行政、安全、环保、财务等,可以设置为费用中心;

企业的分厂、分公司等拥有一定的投资决策权,既可对投资额负责,又可对投资效果负责,因此可以设置为投资中心。

2.责任指标的建立和核算

(1)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年度预算,企业的责任中心应当建立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指标考核体系,使各责任中心的责任与权利相一致,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

责任中心的财务考核指标应当依据企业的年度预算指标,同时考虑各中心对相应指标的影响程度来制定。非财务指标主要是为防止各责任中心只重视完成财务指标,忽视企业的长远目标而制定的。

(2)各责任中心可设置的主要责任指标

销售中心作为利润中心,既要对部门收入负责,又要对部门成本费用负责,因而其主要责任指标有:

①财务指标:销售净收入、产品内部转移成本、工资费用、本部门可控费用、分摊企业费用等;

②非财务指标:企业制度执行情况、货款回收情况、客户投诉情况等。

生产中心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标准成本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主要责任指标有:

①财务指标:可控材料成本、本部门可控制造费用、工资费用等;

②非财务指标:企业制度执行情况、现场管理情况、安全环保工作完成情况、产品合格情况、设备保养维护情况等。

管理中心如行政、安全、环保、财务等部门,主要的财务指标是费用预算指标,非财务指标可以包括:企业制度执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

服务中心中可以计算投入产出的部门,如为基本生产提供蒸汽的动力部门,考核指标可以参照生产中心制定;如果无法计算投入产出的,如采购部门、质检部门等可以参照管理中心制定考核指标。

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等投资中心的财务指标可以用剩余收益指标,即剩余收益=净利润-(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率;非财务指标有:研发费用投入情况、制度执行情况、现场管理情况、安全环保工作完成情况等。

(3)责任指标的核算

为加强对各责任中心责任指标的核算,企业应当对原有的财务核算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原来各部门的内勤、车间核算员等岗位设置成部门责任会计岗位,既负责财务核算又责任指标核算。同时,财务部门设置内部责任中心,负责整个企业的责任指标核算、责任报告的编制等工作。

为简化工作流程,减少责任会计的工作,财务责任指标核算不再单独设置会计科目,也不单独编制会计凭证,而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对相关会计数据进行重新计算以满足责任中心考核的需要。具体可按以下办法执行:

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将企业各部门按照责任中心设置,对“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会计科目设置成部门核算,编制会计凭证时按照软件的要求填制,期末将各部门的账簿数据输出,即可得到各部门的考核指标。对于会计系统中无法取得的数据,可由各部门的责任会计进行统计,并以统计报表的形式上报责任中心会计,责任中心会计按照考核指标的计算要求进行复核。

责任中心的非财务考核指标主要是对企业制度执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产品质量情况等进行评定,一般由考核部门根据具体的考核办法对部门一定时期的工作进行评分,各指标汇总后的总得分即为该部门定性指标的考核情况。

3.责任业绩的考核

(1)责任业绩报告

财务部责任会计通过对各责任中心责任指标的核算,编制责任业绩报告,以反映各责任中心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实际完成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产生原因。

责任业绩报告一般分三部分:

①实际业绩情况,即各指标完成了多少;

②业绩目标资料,即各指标应该完成多少;

③实际与目标的差异及产生原因。

(2)责任业绩的考核

为调动各责任中心完成指标的积极性,必须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责任中心员工个人的工资薪酬挂钩,并给予责任中心责任人一定的人事、工资分配权。企业可根据业务量、同行对比等确定责任中心的人数,并由此确定相应的工资薪酬总额,实行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的原则,由责任中心负责人制定工资分配方案,报经批准后执行。

为便于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业绩考核进行对比,可以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考核工资、奖金。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学历、工作岗位等制定,不论考核指标完成与否,该部分工资均要发放。

考核工资:可分为财务指标考核工资和非财务指标考核工资,根据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计算发放。

奖金: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标准指标,企业较好地完成的预算,可根据考核情况发放奖金。

工资各部分的比例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可以参考以下比例:基本工资30%、考核工资60%(其中财务指标考核工资40%,非财务指标考核工资20%)、奖金10%,例如:按照企业的工资薪金预算,某岗位员工的月工资是5000元,三项工资的分配标准为基本工资1500元,考核工资3000元(其中财务指标考核工资2000元,非财务指标考核工资1000元),奖金500元。

参考文献:

[1]王静,浅议我国企业责任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贸,2005(7).

[2]王普查、赵雪仪,价值流思想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6(12).

[3]李孝林,中外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探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上一篇:现代企业制定完整的会计制度策略及实施研究 下一篇: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