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期理财产品:浦发是首选

时间:2022-05-11 10:30:56

超短期理财产品:浦发是首选

股市惨淡、基金萎靡,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却形势大好。

据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去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有7万多亿元的规模。截至6月22日,今年以来又发行了7993款产品,规模超8万亿元,短短半年已破去年全年规模。

这半年中,超短期理财产品(存续期为15日以内的产品)发展迅猛,收益率逐渐攀升,投资方向也更加多样。

上半年,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1016款,占上半年发行总量的13%,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也由过往的1%~2%,升至3.3%,有的银行产品收益率高达6%,投资方向亦由过去比较单纯的货币债券市场变得更加多样,信贷资产、信托贷款都进入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范围。

为了便于投资者选择,《投资者报》记者梳理了上半年到期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之所以不选择发行收益率梳理,因为发行公布收益率仅为预期收益,有一定风险。

最后发现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平均到期收益率最高。结合产品的安全性,保守型投资者可首选浦发行。

浦发、中行较安全

此次统计的银行主要是营业网点较多的银行,包括A股上市行、广发银行、外资行和邮储银行。

在超短期理财产品方面,因为货币和债券市场是主要投资方向,而外资行此方面业务尚未获得监管批准,故没有外资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剩下的18家银行中,南京银行无到期收益率信息,故在剩下的17家银行中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显示,交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到期平均收益率最高,为4.87%,民生银行以3.97%位居第二,华夏银行以3.81%位居第三。

光大银行、深发展和中行位居最后三位,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4%、2.71%和2.49%。

不过,尽管交行、民生和华夏平均到期收益最高,但这三家银行的风险也最高,几乎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而光大、深发展和中行都有一大部分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中中行的超短期产品大多数为保证收益型,安全性较高。

因此,激进型投资者投资超短期理财产品可以在交行、民生、华夏进行选择。

保守型投资者可选择浦发行和中行,两行到期超短期收益产品中,保证收益型产品占比分别为100%和80%。

首选是浦发行,该行不仅安全性高,100%的超短期产品都是保证收益型,而且3.1%的平均到期收益排名居中,可保证投资者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适中的收益。

在今年上半年发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中,浦发和中行两行的保证收益型产品占比依然为100%和80%,安全性很高。

“资产池”扩大

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节节攀升,从过往2%左右的平均收益率升至现在的3.3%,个别产品的收益率也正赶超中长期理财产品。

上半年到期的产品中,到期收益率最高的是北京银行发行的“‘心喜’系列201108102号:人民币14天SHIBOR利率挂钩理财产品”,该产品收益率高达8.2%。

交行的“得利宝沃德添利”2天理财产品,创下上半年2天理财产品收益率之冠,高达6.5%。

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风险也随之增加。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去年超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而今年上半年,信贷资产、信托贷款等都进入了“资产池”,上半年,投资方向为信贷资产和信托贷款的产品在超短期理财产品中占比为32%。

事实上,去年由于银信合作类产品出现“爆炸式”增长,为银行带来很大风险。

为控制风险,去年7月初,银监会叫停银信合作类产品,致使银信合作类产品发行大幅减少,去年全年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总数约1700款,同比降幅约五成。但自今年3月起,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数据显示,3月份前,投资方向为信托贷款和信贷资产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有83款,3月份后至6月22日,发行了248款。

普益财富研究员陈朋真认为银信合作产品发行量回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存量信贷类银信合作产品到期为新发产品创造了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信贷收紧,资金需求较旺盛,需要通过信托平台缓解资金压力。

但无论超短期理财产品扩大投资范围是出于什么原因,新投资品种的加入,带来了收益的提高、风险的加大,以及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大批量的增加。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普益数据计算,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在上半年到期超短期理财产品占到63%。

频繁认购不划算

加息通道下,短期理财产品和超短期理财产品比中长期产品红火是必然事件。

股市的低迷,也让一批资金涌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导致超短期理财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最近我们的产品经常是在半小时内就发售完毕。”浦发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但是银行热衷于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不仅仅是因处于加息周期下,另外还有资本金压力的驱使。

今年已经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让原本资金就紧张的银行叫苦不迭,为了达标,只好不计成本地拉拢存款。尤其此时正是披露中报业绩的当口,各行几乎都会突击拉存款。

“我们这边已经达到日返千分之四的利息。”哈尔滨某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但监管层不允许存款返现、送礼品等变相揽存,这种拉存款方式涉嫌违规,遭监管风险较大,更光明的吸存方式就是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通过普益财富数据来看,超短期理财产品销售日通常在月底的前10天左右,投资日在本月末或下月初开始,这中间客户申购资金就挂在银行存款账户下,这种特征在季度末比较明显。

虽然超短期理财产品能够帮助投资者填补资金空闲期,而且不少产品收益率看上去超过了中长期产品收益率,但对于资金空余时间较长的投资者来说,购买短期产品,可能会由于频繁申购产生管理费、资金冻结期的闲置成本,造成整体收益率大打折扣。

“我就有这种经历,去年我从股市转出50万元,根据银行推荐买了一款超短期理财产品,几天就实现了预期5%的年化收益率,比我在股市表现好得多!之后我就将这笔钱滚动买超短期产品,但最近我对比计算了一下,几个月下来,合计的收益不如直接投资几个月期的产品。”一位投资者在微博上表示。

上一篇:寻找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收益王 下一篇:15日~3个月:光大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