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时间:2022-05-11 09:14:00

信息化条件下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信息化条件下,如何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丰富幼儿的情感,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 幼儿教育 有效性教学

随着信息化条件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幼儿教育已经成为幼教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们结合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幼儿教育,谈谈我们一些经验和心得。

一.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幼儿教育的课堂中,信息化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譬如借助PPT的功能,教师将所要传授的内容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放到PPT上,同时根据自己的讲课喜好等设置放映的动作、片子的顺序等等。在幼儿教育课堂中,这种形式提高了每节课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量,同时,更加趣味性的PPT动作、动画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借助这一有效媒介,将教学内容有声有色的直接作用于幼儿的视听感官,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对知识、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进入幼儿课堂,伴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是教学方法的变化,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知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化条件下有效性教学探讨

1.营造轻松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参与动力是建立在在爱好某件事物的基础之上。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探知欲望,而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恰恰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图像、声音、影像等内容,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促发他们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提升。比如在学习《小青蛙找妈妈》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相关的flas,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孩子们对小青蛙找妈妈过程中的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提炼生动的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对理解能力

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处于一个低级的水平,对于感官性、生动的事物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在信息化课堂条件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教育的内容和知识通过一种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台湾”这一课堂内容时,如果用枯燥的词语来形容美丽台湾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质,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也很难描绘一幅美丽的台湾画卷。如果用多媒体的形式将台湾的地貌特征,风土人情通过图像、声音、影像的方式展现出来,则可以让幼儿们在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台湾的民俗和风景,让幼儿身临其境,自然而然也就加深了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3.重点演示,化难为简

由于幼儿年龄的限制,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多媒体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幼儿的认知中,具体的、生动的、可爱的形象更易被幼儿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这一特点。通常来说,运用多媒体技术,往往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并以具体、形象、直观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火灾来了”的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生动的演示遇到火灾时,怎样使用灭火器,怎样逃生。这样的方式远比口头上的说教容易接受得多,能够使他们较快的掌握一门生活技能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完成教学目的有重大意义。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枯燥的说教变为生动活泼的演示,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增加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柯桥区安昌镇昕欣四海幼儿园)

上一篇:《颜氏家训》对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干预的启示 下一篇: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