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9 06:37:51

《致橡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基调。

(2)在反复诵读中品析诗人大量运用象征类比的行文方法和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以及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风格。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中热烈、诚挚和坚贞的爱情以及诗人追求女性尊严、独立人格和人生价值的决心,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

把握全诗象征类比的行文方法和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热烈、诚挚、坚贞的爱情和诗人追求女性尊严、独立地位和人生价值的决心。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播放陈奕迅和王菲合唱的《因为爱情》……师:同学们,我想大家对这首歌应该是耳熟能详了,那么请大声说出它的名字。生:《因为爱情》。师:对,《因为爱情》,“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摸样,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唯美的歌词,舒缓的节奏,深情的演绎,给我们创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觉盛宴。爱情,如此美好,那么我们因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疑问一起走进舒婷的《致橡树》,看看这位朦胧派的大诗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

(二)分析诗歌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意象并分别罗列。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朦胧诗。朦胧诗在创作手法上的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在思想上的特征是:注重自我表现,追求社会的尊重、人生价值和社会权利,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其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请同学回答。

(1)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①纵观全诗,可发现舒婷的这首《致像树》分为两节,现在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我想大家都已经划分完毕了,一层: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结尾对吧?其实这个划分是比较明显的,划分原因:一层,诗人在宣告,宣告自己不愿成为男性附庸。从感情上看,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的愤懑。二层:诗人对自己的爱情观确立,这一层是诗人感情抒发平缓的,犹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

②第一层:(先请男同学齐声朗读第一部分)在第一层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否定了三种传统的爱情观:首先,用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的例子还否定“极力攀附”的爱情观。其次,用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来否定单方痴恋,迷失自我的爱情观。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但是,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借以否定“一味奉献”的爱情观。

小结:以上三种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显然作者对这些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呢?

③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层,请所有的女同学齐声朗读。

诗人一开始就抛出了自己希望平等爱情的观点――“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但是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作者单单选择木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木棉(PPT演示,木棉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作者以木棉自况,表明自己不仅拥有鲜妍的外表而且拥有热烈真挚的感情,而且木棉的红花和橡树的绿叶交相辉映,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显得更加生动,富有气势,在这一部分作者还赞美了对方“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想戟”;然后作者又用“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来表明要与爱人同甘共苦,这样就使得相敬如宾的爱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后用“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使得全诗不仅在感情上更在思想内容上得到全面升华。

(三)再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旋律美

(1)播放朗读录音,看看与自己读的有什么区别。

(2)体会:这首诗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上一篇: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空”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