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技巧

时间:2022-05-11 08:49:59

略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技巧

摘要: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激发阅读兴趣,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好的读书习惯,是从小培养。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愿意从书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愿意与书本进行交流,体验情感。

关键词:学生;阅读兴趣;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81-01

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的兴趣

1.1 阅读的要求要适当。在启发学生阅读初期,重在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学生碰到喜欢的书籍时,总喜欢一口气地把书读完,满足内心的渴望。如果在学生有点读书的兴趣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想必学生阅读的兴趣便会减少,甚至会把阅读误认为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阅读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学生阅读还没形成习惯之前,可以尽情地鼓励学生去阅读,让学生轻轻松松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当学生喜欢阅读,自觉地去阅读时,可以通过做书签、摘抄让你感动的语言等方式诱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通过创设空间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因而阅读也促进了他们的发展。此时做笔记就成了爱好而非包袱。

1.2 阅读的内容要宽泛。阅读是个性化的一种行为,学生喜欢阅读什么书籍,由他们的兴趣决定,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但不必做太多的关涉。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卡通绘本,他们通过观察画面以及他们的语言就可感受绘本传递的信息。如果一味地强调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势必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他们会创造一个奇迹。

2.重视阅读技巧的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吸引学生眼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对学生来说,除了上课,还要完成一定的作业。因此,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如向学生介绍一些读书方法:

2.1 略读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大致了解要点或取为己用。

2.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如果觉得文段写得比较优美,感人或自己非常喜欢,则可以认真摘抄,如每晚我让孩子读30分钟课外书,并且摘抄好词好句,并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读一读。

2.3 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4.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如"是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感谢你呢!"(《荷叶圆圆》第二段)

5.传授方法,指导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会读,还要读有所获。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5.1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还可以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5.2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的书报或文章。

5.3 作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提高阅读的最大效果就要作好笔记。

6.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阅读检查、评比,或搞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了。

总之,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应当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培养初中生语文课上的语感 下一篇:谈学生作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