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时间:2022-05-11 07:12:23

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有一位家长,他和妻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独生儿子,但儿子却很自私;好饭菜要独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帮穿脱;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对父母却从不关心,父母生病不闻不问。一们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这心。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的情感,从而使孩子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从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表现出心中无他人。有一份资料刊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位母亲曾到家教咨询中心心灰意冷地诉说了一件使她痛心的事:儿子五岁,母亲为了给他买最爱吃的食品,顶着凛冽的寒风跑了许多路,终于买到了。回到家里,儿子兴高采烈地吃着,而当母亲刚尝了一口时,儿子便声色俱厉地吼道“吐出来,是我吃的。”那位母亲非常难过与不解,为什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 之情,却换回了儿子如此的自私无情?其实,这是由于母亲对儿子一味单向地施予爱,而没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不懂得爱父母,不知道关心他人而形成的恶果,这是应当引起家长们高度的家教问题。

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人故,但它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喝、泯灭,为人父母者不公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父母之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这是一位教育家的经验之谈。

大海靠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裤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阿婆年老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阿婆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同情和怜悯实质是把自己的疼痛和难受扩大到别人身上的结果。周而经常让儿童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也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某地发生灾情家长可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冷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送给灾区的人吧!”・・・・・・

随着孩子的长大,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人生・・・・・・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他的话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良好情感是良好品德行为的基础,人们一切良好的品德行为无不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二是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要提早,要自幼就在孩子的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塑造幼儿有一颗爱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近及远,由浅至深,从爱父母、爱小朋友、爱老师、爱动物及花草树木等,进而扩展到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首先要让孩子最亲近的、接触最多的人,要教育孩子知道父母为其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让他们开始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父母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辛劳,让他们产生体贴之情,同时要培养孩子爱小伙伴,与邻居、亲戚和幼儿园的小伙伴友好想处,使他们懂得同伴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要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而这种高尚情操,首先根基于幼时家庭的道德情感教育,幼时不知爱父母的人,长大后不可能热爱祖国;幼时心中无他人的人,长大后不可能爱人民。所以,家长要注重对幼年子女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爱。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反思 下一篇:人本理念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