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魅力何在

时间:2022-05-11 06:41:08

哈佛大学魅力何在

【摘 要】哈佛作为世界一流学府,培养众多杰出人才,必与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管理方法密切相关,本文从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举贤避亲的人才引进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勇于改革的课程体系、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五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借鉴作用。

【关键词】哈佛大学 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41-01

哈佛大学是美国首屈一指的知名学府,370多年来,培养了众多人才。哈佛培养的人才活跃于美国各行各业,为美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并引领着世界的走势与发展。哈佛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她独特的教育方法密切相关。

一、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J.B.Conant)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哈佛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光”。长期以来,哈佛的录取率一直较低,但如果是哈佛看中的人才,哈佛会尽一切所能将学生招收旗下。因此,在哈佛不会出现因家庭经济因素而拒绝一个优秀的人才,反而会提供各种奖助学金帮助其完成学业。哈佛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都是未来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和时代的引领者。哈佛大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而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因生而异,运用多种方法来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其潜能。因而,哈佛的毕业生能在毕业之后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举贤避亲的人才引进机制

前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哈佛的教师队伍,被人们称誉为庞大的“明星教授群”。哈佛深知,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因此,哈佛招聘教师的条件之高、程序之严也是其他大学所无法比拟的。在招聘教师上,哈佛还有一条特殊的规定,即“选贤避亲”。对于学校自己培养的应届毕业生,不管能力、成绩还是其他方面多么好、多么强,均不得留在本校任教。哈佛鼓励与欢迎本校的学生到其他学校或部门去任教或奋斗数年,获得了教授级的水平,再与其他应聘者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选拔,在选拔的过程中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只凭真才实学。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哈佛用于教学的案例,全都来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实践,三分之一的案例是近3年发生的,每年都要更新四五百个。案例学习法的优点是,用一切办法将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教学生怎么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把已有的理论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哈佛经常把学生置于实践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绞尽脑汁用他们以往学过的理论及积累的经验,回答和解决他们不熟悉或不明白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面向实战的思维定势。这种教学方法密切联系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锻炼他们思维的敏锐性。[3]

四、勇于改革的课程体系

哈佛大学的课程体系自学校诞生以来,就处于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中。从19世纪中叶以前的自然科学和选修制的确立到19世纪后期的自由选课制和导师制的实践,从20世纪前期的集中与分配制的实施与探索到战后哈佛大学普通教育制度的推行再到70年代以来的核心课程的延生与发展。[4]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哈佛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哈佛大学的本科课程由专业课、选修课和核心课程组成,其核心课程较有特色。核心课程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共同的课程,使他们不仅对各自的专业有所掌握,而且了解人类知识的主要组成形式,通过核心课程等形式将学生培养成通才型全面发展的人。担任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通常是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且没有报酬。同时哈佛大学将核心课程从系一级的教学中独立出来,尽量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2]

五、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

广泛的学术交流也是哈佛大学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哈佛大学每年都接受数百名由美国的基金会或外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资助的访问学者,这些访问学者在哈佛各学院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有的还担任客座教授,既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又是培养人才的途径。大学作为科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对学术深层的钻研,起突出作用的是讲座、课堂讨论和辩论,讲座处于中心地位。而哈佛讲座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开学术讲座的人,上至国家首脑,下至本校学生,演讲者只要有合适的专题,就可以贴张海报开讲。讲座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而且无奇不有。最前沿最新的学术观点在这里汇集、交汇、碰撞,从而激发着哈佛学子们不断地闪现出新的智慧火花、新的创新灵感,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哈佛学子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大学的理念与追求[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向 洪、王 雪、张 强.哈佛人才[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3 聂鸿英.解读哈佛大学创新教育理念[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4 赵长林、董泉增.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1)

上一篇:贵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分析 下一篇:Apply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E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