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2-05-11 06:30:16

浅谈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

新生教育是大学生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形成其纪律观念、行为准则的关键时期,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将产生极大地影响。养成教育又是大学生新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作为教育目标,注重大学生的行为训练和品德培养,以行为教育为主线,力图在一定的情境、动机与行为方式之问构建稳固的联系。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包括: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高尚的品行的养成、优良的学习品格的养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健康心理品格的养成、人文素质的养成等几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养成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目前有不少大学生不适应大学这种自我管理模式,行事缺乏自制力;不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健康意识。具体表现为:宿舍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很多学生早上睡懒觉不吃早餐,不少学生还有吸烟酗酒的习惯。学生通宵上网,上课迟到等现象非常普遍。

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也到处可见,在公共场合出口成“脏”,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上车不排队;不爱护公物,在教室的桌椅上乱写乱划,还有的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公共图书任意撕页或“开天窗”以“各取所需”等等。

上述种种现象令人担忧,如果部分大学生的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不能及时被纠正,将会对其身心健康及今后步入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和造福于人民积极充实自己,这是大学生冲的主流现象。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考人大学后产生了万事大吉的思想,因而放弃了拼搏精神,“60分万岁”已成了部分学生的至理名言。

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差,经常缺课、逃课,上课看闲书、说闲话、发短信,课后玩网络游戏等等,学习纪律涣散,迟到、早退、缺课、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学生甚至在考试时找“”帮忙作弊,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一方面原因是他们对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不能很好地适应,另一方面原因是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多渠道、多方位地主动解决问题,而是被动接受,不解决。最终积重难返,对学习失去兴趣。

存在一些心理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增强。然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承受能力日渐脆弱。急功近利、争强好胜,期望获得成功的动机感太强;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压力太大等因素,加上当代大学生又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顺境中长大,普遍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与失败,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四位同窗好友案件,清华大学四年级高材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都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不无关系。

、如何加强大学新生地养成教育

学生刚刚入校时是大学养成教育开展的最佳时机,新生教育奠定了大学四年教育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想成健康向上的心理,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新生的养成教育: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注重管理育人,规范养成。管理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是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管理的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它是通过外在的约束来教育人,是通过一定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来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管理必须以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建设为前提。

仅仅对校规校纪的“立法”和宣传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保证学生会按规范办事,还必须依靠一定的外在强制力量来保证学生的行为合乎规范。因而,一定的监督、检查和奖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部分大学生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要进行批评和惩戒,要健全校园舆论机制,充分发挥其监督、扬抑的作用。

2 紧抓教育契机,适时养成。大学生养成教育应该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适时地开展养成教育工作。这可以从新生的军训和入学教育开始。军训为养成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实践证明,通过军训,有利于增强大学新生的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顽强、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新生入学教育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教育、法纪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入党启蒙教育、诚信感恩教育、专业成才教育等诸多方面。通过全面正规的入学教育,可以使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群体;较快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并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把宿舍作为养成教育的第二基地。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家庭,宿舍作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场所,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便日渐凸显。宿舍是多种思想交流、碰撞、冲突的场所,舍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舍风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将会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及人格塑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以学生宿舍为依托,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把大学生宿舍建成“整洁美观、文明高雅、团结和谐、安全有序”的学生之家。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发挥高校教师在养成教育中的示范、表率作用,对于大学生养成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由于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从而以教师的示范带动学生的规范。此外,还应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信其行”。

在实践中加强养成教育成果。养成教育的实践属性,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对大学生的行为实践性训练,让大学生的优良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并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使不自觉的行为逐步转变为自觉的行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养成教育的成果,并的到巩固。

当然,大学生养成教育也不能离开家庭和社会,应当以学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下,三者协调联动,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全员育人的群体功能,最终实现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米曙娟,论高校学生管理与大学生养成教育,西南交通大学,2006;

石晓娟,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

谭松贤,养成教育初探,教育探索,2001

上一篇:纯胶中试用卧式振动流化床干燥装置的DCS控制系... 下一篇:浅析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