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11 03:44:28

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创业教育的更新。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制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113-02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而发生改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普通教育是其发展的基础,同时它还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将高等职业教育归入到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中,是大势所趋。它在转移劳动力、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及再就业等方面,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地方的建设、生产和管理提供人力资源,它的地方性和行业性的特征很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院校中提倡创新教育,把这种意识体现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用创业的方式来增加就业机会和渠道。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将多种教育想法结合起来,主要包括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职业教育等,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想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它也是一种崭新的模式,能够帮助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素质为教育理念,使学生们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其真正含义和价值观;在讲解知识技能方面,要把国家和地区的扶持政策向他们讲解清晰,使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创新创业的要点和方法,最终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配合基础的专业教育,为自己就业创业打下稳固的根基。

2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 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

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还不能明确定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倾向于创业就是未来企业家的标志,很明显这种教育理念是错误的,不符合创业教育的本意,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开创性能力的培养,更轻视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2.2 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第二课堂论的影响

现今一般的高职院校主要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操作,而没有在理论上打好基础,即便进行了理论内容的学习,也只是非本专业的单独课程,主要注重的仍然是创业的实践性知识。因此,创业教育与实际理论严重脱节,让学生们误认为创新和创业就仅仅是进行对操作和技巧的掌握。然而大学生的创业涉及多个方面,不应把眼光仅仅放在实践中,而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2.3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环节

今天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进行了创业教育,但只是进行了创业报告和创业竞赛,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进行了创业报告后,反响异常强烈,主要是学生都有创业的渴望,都希望自己能够开创一片天地。但是这只是一时的激情,不能持续存在,起效快,但消失得也快,创业实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保证。所以想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就要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2.4 创新创业教育辐射度和受益面不够

如今还是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创新创业中得到益处,涉及的人群还很有限。我国的创业教育是从创业大赛开始的,然而涉及比赛最终参与的人还是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

2.5 课程体系化程度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改进

国外的有些高校已经制定了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教科书,而且建立了完善的教学方法,我国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这门课程,但是主要还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这方面还是相当匮乏;由于我国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所以每个老师都有其自己的理解,讲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另外这门课程的开设还和学校附近的产业有关。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他们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所以很难对其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但即便如此,每一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动机,可是社会还没有充分了解高职教育,而且高职学生的知识和本领也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不高。针对高职院校特有的现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作者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3.1 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指导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

3.2 建立起一种工学相结合的课程体制

创新创业教育既不是快速成为企业家的教育,也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教育。它主要是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想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课程是关键。要建立起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模式,让他们真正的学会、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延伸,主要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要建立起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要以工作为目标,以学习为基础,把课堂所学知识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进行很好的结合。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再就业的问题,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这个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行动,而是一种职业,要真正实现这个工作目标,就要请优秀的实践人员进行研讨,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通过整合,得出一个整体的框架。然后再对这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和分析,再由相应的工作人员确定其中的内容,最终制定相应的学习范围。

(2)要明确课程的内容。首先要扩大基础课程的覆盖面,使专业课程有所缩减,强化通识教育。其次要强化综合性的课程,比如说跨学科和跨专业的课程,让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进行掌握。再次要有适当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

(3)进行具体课程的传授。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地激发出来,使他们不畏惧、勇于创新,最终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以下三个方面融合在一起:

一是开设多门基础课程,不但要继续原有的基础课程,还要增加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对创业的知识进行系统掌握;二是选择好专业课程,主要针对将来就业的岗位进行就业培训,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是实行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的下到企业中,把所学的理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度。

4 结 论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进行了大发展大调整,社会的工作空缺很少,然而各地方的高校还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这种情况导致了毕业生数量和工作岗位需求量严重失衡,所形成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但要动手能力强,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院校中提倡创新教育,把这种意识体现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用创业的方式来增加就业机会和渠道。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陈虎,张旭辉.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赵传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李宗超,刘洪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4).

[5]吴云飞,徐畅.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0(33).

[6]朱小峰.高职院校以教学改革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1(13).

[7]周昊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思路探索[J].才智,2011(3).

[8]吴刚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4).

[9]卢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10]吴云飞,徐畅.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上一篇:小企业信贷风险“四线网筛过滤法” 下一篇:突出法务会计专业特色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