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时间:2022-05-11 03:34:24

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摘 要: 家长是幼儿园和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可通过各种家园合作平台,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使家长在诸方面与幼儿教师达成认识上的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孩子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长 家园合作 教育合力

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所谓的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地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中更好地生活、学习,能使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正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威拉德・沃纳所指出的:“从理想的观点出发,家长和幼儿教师在以下两方面享有共同点:都希望事情朝着最有利于孩子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他们却生活在不信任和敌意的环境中。都希望孩子好,但却是不同的‘好’,所以由此引发的冲突不可避免。”尽管家园合作的理念已为大多数幼儿园所接受,但家园合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

由于教师与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产生矛盾。

(二)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

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所造成的。如有的幼儿发展进度总是不尽如人意,也有的幼儿存有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纠正多次,仍有反复。对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不考虑具体情况就把责任推给对方。

(三)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

教师和家长交往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并没有一种组织隶属的性质,双方的关系是松散的,因此双方交往的内容、形式、数量也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此外,有时这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造成的。

(四)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衡。

教师往往是“指挥者”,而家长是“服从者”,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教师指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仔细分析起来,这里的“家长工作”成了“教育家长”,“配合”成了“支配”,“联系”成了单向的“信息灌输”。

鉴于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着力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形式,以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除了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常规活动开展互动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家园互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将家园互动渗透到教育活动中。

家园合作不仅有物质材料的支持,以及与幼儿园的教育思想行为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与实施者。在主题活动“有用的交通工具”中,我们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各种汽车,观察各种车标等,在家里让孩子把当天发生的事讲述一遍,家长做记录。回园后让幼儿分享参观的所见所闻,说说家长们向幼儿介绍的知识,听起来十分有趣,这样一来,不仅让幼儿增长了见识,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讲述能力。

(二)组织家长沙龙,搭建交流平台。

以前班里的幼儿出现了什么情况,教师总是把家长请来谈话,或者组织家长会,告诉家长如何处理。这种说教的方式效果并不好,家长并不都能欣然接受,反而容易产生隔阂,引起误会。家长与家长之间有时更有共同语言,更能听得进对方的意见。于是我们尝试组织“家长沙龙”,把部分家长聚集在一起,以漫谈的形式对班里发生的某一事件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寻找最佳解决策略,从而悟出育儿的道理。

有一次我们对于“孩子间发生纠纷后家长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组织了一次家长沙龙。经过讨论,家长们对事件的认识变得比较客观,他们认为家长遇到这类事件要冷静处理,第一,不要参与幼儿的纠纷,不要教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第二,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行为;第三,不要为难教师,没有造成大的伤害就不要过于追究。“家长沙龙”之后,家长不但能更为理性地对待这类问题,而且渐渐开始关注幼儿交往中的问题,如“遇到两个好朋友在打闹,我应该怎么办”“我不小心打了同伴怎么办”“同伴打了我,我该原谅他吗”,等等。

组织“家长沙龙”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中立,为家长搭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把家长引入理性思考、妥善解决问题的思路中。

(三)开展家长自愿者活动,实现家园互动。

家长志愿者是家园合作的高级形式,我们不能要求更不能强迫家长像老师一样承担幼儿园的教育任务。首先我们要了解家长的资源,每位家长的职业、特长等,了解家长是否愿意为幼儿组织活动,以及擅长组织什么活动等。

家长志愿者活动的目标是拓展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活跃幼儿园教育教学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经验。这种形式让幼儿、家长、教师共同体验到了不同寻常的快乐。“爸爸老师”“妈妈老师”的到来使幼儿感到惊喜,平时只有老师能给小朋友讲课、组织游戏,看到爸爸妈妈被邀请到班上来,教小朋友玩电脑、讲故事、做游戏、做面点,孩子们都说:“真是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幼儿园在幼儿的眼里更加亲切了,同时孩子对父母的崇敬之心也增强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园合作不单是指幼儿园教什么,家长就教什么,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家园合作方面,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在孩子面前树立和维护老师的威信。

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否有威信,威信有多高,这不仅受老师自身的素质影响,而且受家长对老师的态度,以及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所影响。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家长应该注意在孩子面前树立和维护老师的威信。

(二)只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就应尽力支持老师的工作。

新学期刚开始,我们班准备开设一个图书角,这也是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分享意识的好机会。于是我们鼓励每个孩子从家里带两本最喜欢的图书来园与大家分享,可是,第二天全班29位小朋友只有5位带来了图书,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有的孩子说:“奶奶不让带来,怕书被别的小朋友搞坏。”有的孩子说:“妈妈说了:你拿去,妈妈以后就不再给你买书了!”……

这么好的一个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却由于没有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而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自私、小气的机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应作出积极回应。

父母对孩子学习进步的态度,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在我们的一项调查中就发现,孩子们喜欢某一门课的学习,那是因为他们学习回家后有人愿意听或看他们的“学习汇报”,并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有的孩子说:“我喜欢音乐,因为回家后可以唱歌给爸爸妈妈听或爷爷奶奶听。”“我喜欢手工,因为做的东西可以带回家给妈妈看”……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成果”不听、不看、不表扬,那孩子的学习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的形式探索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丰富而有效的活动形式,唤起家长、教师合作的内在需求,建立合作的情感。双方合作不仅仅要在教育内容、方法上互相配合,更要在思想观念上求得共识。正确看待幼儿,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亲子观,真正把幼儿园办成家长交流信息、共享教育经验、共担幼儿教育责任的中心,让每个幼儿都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进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浅析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从师资配备看初中生社团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