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汇现象的语言学阐释

时间:2022-05-11 01:01:22

网络新词汇现象的语言学阐释

摘 要:纵观日益丰富的网络语言,针对一种事物、一层意思有一个词语就够了,提出寻求新的风格,寻找新的色彩是新词语出现的重要途径,色彩是语言的动态系统。新词语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在语言“经济原则”和“简约原则”下,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产生的新词语,都得遵循这两条理据,从而保证网络新词汇能在网络交际中正常运行。

关键词:网络词汇 经济原则 简约原则 理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为人们探索的一个新领域。作为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言经济学中的“经济原则”这个术语最早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Andre Martinet)在其《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提出来的。此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交际中的语言单位(指符号、音素),由于人在各方面所表达出来的惰性,要求在语言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已经熟悉的、或是比较习惯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这两方面的因素互相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常发展的状态之中,并且总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对平衡和稳定。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为了满足言谈互动时的经济原则条件,语言表达会逐渐导向简约化,最为明确的证据就是语言形式的固定化与说法的俗成化。

语言简约原则是英国语言学家莱文森(Levinson)在1987年提出的,是社交经济理论当中的概念之一。简约原则的观点是:人们在言谈对话当中,为了达到语言传达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使用最接近的说法,也就是差异性最小的说法来传达最大的信息量。为了掌握发言权,只有用最短、最有力的说法来表达,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传达信息的任务,进而掌握发言权。为了社交礼貌或社交互动,言谈的隐含性随着双方关系而调整,也就是说言谈言语形式的长度与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成正比,关系越近言谈形式越简约。

一、网络新词汇遵循“经济原则”和“简约原则”的特点

由于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的母体,因此传统语言的语用理据也适用于网络交际。此外,由于网上交际的特殊性,网络语言遵循经济原则和简约原则还表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信息减缩

网络信息社会高效快速的特点要求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和“简约原则”,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在高速运转的信息社会里,时间就是一切,交流变得简约化。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网络交流中,人们注重的是信息传递的效率,突出有效信息。略去不必要的多余信息,是这类交际的特点。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例如,在输入中用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缩略语代替单词,出现大量字母词等(例如,现在大多数网友在网上聊天时用“AUV”来代替“哎呦喂”,用“LZ”来代替“楼主”)。总之,速度是第一要务,只要不妨碍沟通就尽可能地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这就是为什么连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赋予特定内涵的原因。

(二)语体的混合和特殊符号的产生

网络语言是用手敲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书面语言。但同时,网民们在线交流时是脑子里想到什么就马上打什么,加上追求输入速度,表达时基本上是一种没有经过很好整理的口语。这种情况也形成了网络语言的最大特征,即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因此,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网上交际大多既听不见声音也看不到表情,网民们就特别需要利用键盘符号的象形性来表达交际人在言谈时的神态表情,于是便出现了情感符号这种新兴的交际符号系统。情感符号的流通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构成越简单、越接近原始图像的情感符号,采用的比率就越高。现在网上流行的情感符号,大都具有这种特点。例如:用“囧”来代替“窘”,用“O(∩_∩)O”来表示“开心”等。

(三)大量谐声字词的产生

尽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语音聊天成为可能,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交流大多数还是采用打字这种方式。对很多网民而言,打字毕竟没有说话那么直观。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为了使网络交际更富有人情味和形象性,网民们就创造出许多局外人不好理解的新词。另一方面,“网虫”们多有网瘾,一旦登录因特网,马上精神亢奋、思想活跃,而不熟练的打字技能直接影响着思想感情的表达和交流。因此,在线交流中他们就有意无意地“创造”了大量的谐音、缩略型的网络词语,起到了简洁、形象、幽默的效果。例如:

1.网络热门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并非一匹神奇的马,而是它的谐音“什么”的意思;“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神马都是浮云”的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

2.大虾:“大侠”的通称,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3.“XX控”中的“控”是英文“complex”的音译,即情结,表示极度喜欢的意思。如“微博控”指的就是特别喜欢玩微博的人。随着微博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见面就聊起微博。但由于迷恋微博,网友中出现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没日没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放弃睡眠时间。

4.“你out了”里的“out”指的就是“out of time”的意思,指“过时、落伍、外行”的意思。

(四)借代的广泛使用

传统修辞语言学只是指出借代这种现象,没有追究使用借代的原因。其实,原因之一就在于经济机制在起作用。在产生的新词语中,以借代的方式出现的很多,并且这是一种新词语出现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产生的新词语在社会中最为普遍,速度也最快。每当社会中出现一种类似的现象,人们总能找到形容其共有特征的新词语。而这些词汇在网络中也会得到最直接、最广泛、最快捷的传播,从而被公众所熟知且使用。例如:

1.蚁族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

上一篇:浅析闽菜菜名 下一篇:动态对等的认知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