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2-05-11 12:30:01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诚信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诚信教育 案例 故事 调查 表演 演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19-0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人们为人处事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品德的重要准则。只有时时处处讲诚信,才能赢得周围的人的信赖,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初中学生处于品德可塑的黄金时期,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堂这个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诚信教育的一些经验。

一、展示案例,认识诚信

人的行动是受意念指使的,教师开展诚信教育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使学生获得对诚信的正确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方位地为学生展示实际生活案例,有针对性地逐步引导,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诚信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正确判断,帮助学生积累诚信经验、培养诚信品质,使诚信成为指导学生行为的自觉力量。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诚信是金》一课时,笔者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正面案例:小花和朋友约好周日午饭后在新华书店门口碰面。当天中午,小花提前到了约定地点,突然天空毫无征兆地刮起了大风,继而下起了暴雨。小花等了约20分钟,她以为朋友不会来了,正准备离开,却看见淋成落汤鸡的朋友狼狈地站在自己面前。那一刻,小花真正体会到了对人守信的内涵。反面案例:小明在考场上多次暗示小刚给自己传递答案。小刚心里很矛盾,传递答案无疑违反了考场纪律,而不传递答案肯定会影响朋友关系。最终,小刚选择了传递答案。虽然两人的友情依旧,但是小刚一点儿也不开心。这两个真实生动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相机引领学生理性分析常见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脑海里准确定位诚信。这样,能使现实生活与文本相互印证,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而提高了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二、趣味故事,引领诚信

初中学生往往不愿意接受教师直白的说教,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从而悄无声息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小故事,大道理。简单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插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另一方面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的《自我新形象》一课时,笔者对教材进行研究和整理,总结出适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人为善,认同、尊重他人的想法与期望,借助诚信塑造自我新形象。在教学中,笔者穿插了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曾参杀猪”等故事,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要想树立自己的新形象,必须付诸行动。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培养了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三、实地调查,认同诚信

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教师开展诚信教育仅停留在认知阶段,未免有些浅显,学生往往不能够深刻体会不讲诚信会给自己、他人或者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在进行诚信教育时,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细致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学会质疑、探究,在实践中认同诚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做诚信的人》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工厂、集贸市场、超市等地进行调查和访问,内容包括:你是诚信的人吗?你有过不诚信的经历吗?不诚信会有什么后果?调查结束后,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还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或者撰写倡议书。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一些菜贩子卖菜缺斤少两,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利益,但是时间长了,其信誉扫地,生意越来越不好;有的学生发现某工厂为了赶工,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失去了客户的信任,订单越来越少……实地调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和不讲诚信的危害,这比让学生在教室里静静地读书或教师直接灌输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可见,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营造创设良好的求知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研究、探索。

四、情景表演,内化诚信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灌输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把学生当成了“美德袋”,直接进行道德灌输,这样,学生就成了局外人,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被动接受道德知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情景表演,把现实生活中的诚信案例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实际设置情景,吸引学生参与进来,亲身经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诚信教育。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表演买卖日用品的场景。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卖书,有的学生卖笔记本,有的学生卖水果……在买卖的过程中,有学生买到了盗版书籍、劣质作业本以及缺斤少两的水果,并为此谴责卖东西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真实地体验到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这样的体验真实、生动,能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诚信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和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五、主题演讲,外化诚信

“一人讲,大家听,多向交流,达成共识”的主题演讲是一种能感染情绪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想顺利登台演讲,需要对某个问题有充分的认识,有自己独到且正确的见解,然后理清思路、形成文字。演讲时,学生要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一方面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听众,另一方面要清楚地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活动。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的实质,产生对诚信的认同,笔者组织了以“维护隐私,坚守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主题演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倾听了他人的观点,汲取了他人的思想,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增加了知识,培养了诚信意识,为践行诚信行为打好了基础。

总而言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挖掘思想品德教材和诚信教育的结合点,把诚信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初中学生健全和完善人格。

(责编 雷 靖)

上一篇:本土民间游戏,让幼儿在动手中绽放思维火花 下一篇:关注课堂互动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