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流行歌曲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时间:2022-05-11 11:47:02

大陆流行歌曲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摘要:语言变异是文艺语体中的常见现象,歌曲作为文艺语体的一种,语言变异在歌词中的表现极为突出。大陆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歌词中较为严谨的语言,是考察歌词中语言变异的典型代表。本文旨在讨论大陆流行歌曲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并对其分类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语言健康、活泼发展。

关键词:大陆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变异;规范化

上古时期的文艺实践中,诗、乐、舞三者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与音乐相配合的歌词就需要配合音乐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因此,歌词的创作者注重韵律和节奏,甚至有的时候作者为了追求歌词独特的韵律,违背语法规则。清代张裕钊曾说:“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臂之车然,意为之御,辞为之载,而气则所以行也”。可以看出,古人的“语法”概念,是和韵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韵律与语法相一致时,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表达思想感情;当二者相违背时,韵律就常常突破语法的束缚。①为了使歌词节奏分明,韵律和谐,这时,语音上的押韵要求,就会推动语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在语法的变化上。

一、语言变异在语法中的表现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自觉遵循的语法规范。歌词作为文艺语体具有描绘性、音乐性,因此它在格律方面有着严格地要求。歌词上下句押韵对字数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有时候会强制性的去掉某些字,从而造成句法成分省略。有时候为了押韵或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就强行改变词语的顺序,造成语序不当,使句子表达模糊,难以理解。词语的超常搭配是歌词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变异,有的超常搭配不符合语法规则,不能更好的表达歌词含义,但是很多情况下词语的超常搭配能打破常规,起到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一)句法成分省略

为了配合歌词文本的整体节奏,歌词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现象,使得上下句字数相同,节律一致,唱起来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如李宇春《粉末》中:

也许我浅薄,可不是泡沫

只要为你活过,我就不是粉末

“也许我浅薄,可不是泡沫”为了字数对称,韵律和谐,省略了主语“我”。再如筷子兄弟《老男孩》中:

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

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应为“我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缺少主语“我”。 这两个例子都是为了字数的严格押韵而省略了主语的语言变异现象。

(二)语序不当

汉语语言中,某个句子成分前提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或者渲染情感,增强情感的表现力,或者引起受众的注意。如张杰《这就是爱》:

哭了一晚的你的样子

从此都种在我的脑海

“哭了一晚的你的样子”读起来语义晦涩,难以通顺。我们不难发现,正常的语序应该为“你哭了一晚的样子”。作者为了强调伤心,便将“哭了一晚”提前,把主语置于谓语的后面,聆听者首先听到的就是“哭了一晚”,让听者深切的感受到主人公浓浓的伤感之情。

有的时候创作者为了押韵,也会调整主谓宾的顺序,使歌词产生回环复沓的韵律美。如李宇春《梨花香》:

人面桃花是谁在扮演

事过境迁,故人难见

旧日黄昏,映照新颜

相思之苦谁又敢直言

词中“人面桃花是谁在扮演”“相思之苦谁又敢直言”都将受事提前,成为受事主语,构成主谓谓语结构,从而使歌词句句押韵。句子通常的语序应该为“是谁在扮演人面桃花”“谁又敢直言相思之苦”。

(三)搭配不当

词语的超常搭配突破了普通话语法规范的藩篱,实现了语言表达的多样化、艺术化效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奇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合适的语境中,词语的超常搭配是积极的修辞,它打破了思维的定式,给人以新奇,脱俗的感受,极富创造性。但是超常搭配要与语境相适应,脱离了合适的语境,一味地追求陌生化的效果,则往往适得其反。不仅让人不知其所指,一头雾水,更是失去了语言的表达功能,毫无价值。如:李宇春《蜀绣》这首歌中:“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韶华”指的是青春年华,为抽象名词。“丝线”是具体名词,本用来缝织物等,作者却说“丝线缝韶华”,将与具体事物搭配的词语跟抽象事物搭配,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对年华的流逝切实可感,使人对极为宝贵的韶华更加珍视,起到了修辞的效果。此外,这样的名词搭配,使得语言成为诗一样的语言,意境隽美深刻。

二、歌词语言的规范化

我国的汉语普通话尚在推广阶段,汉语方言仍然有很大的差异,给人们交流带来了不便。流行歌曲作为大众媒体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对人们学习普通话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歌词语法进行严格的规范,有利于普通话的传播,有利于加强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更有利于我国的团结统一。

(一)歌词语言变异合理规范化的标准

普通话的规范就是指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确立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加以推广。但是,普通话的规范化并非制定一套严格的教条,而是以人们的交际需要出发,使语言更加健康的发展。

普通话语汇的规范要遵循明确性、普遍性和需要性原则。我们应该把词义明确的,人们普遍使用的,适应语言表达需要的词语吸收到普通话中;把意思晦涩难懂,不被人们交流使用的词语舍弃出去。至于那些生造的词汇,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它坚决排除在普通话系统之外,只吸收已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词语。对于词汇误用现象,我们应予以纠正,使词汇正常搭配。但语法规范并非一成不变的,它要反映语法的发展变化,如果某一说法由偶然使用变得常用起来,能够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也就认为它是合规范的。我们分析语法失误,要把语法失误与言语变异区别开来。

(二)歌词语言变异的规范化措施

首先,歌词创作者应该主动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语言规范化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追求艺术化效果,也遵循汉语普通话的语法规范。其次,传播媒体在语言传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也要加强对文化传播的监管力度,发挥舆论监督的效果,避免出现轻视文化等急功近利的现象。再次,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法律法规,发挥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总而言之,歌词的语言变异既是对传统语言的继承,又是对传统语言的突破,同时也是语言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没有传统语言,就没有语言变异的根基。没有语言变异,语言就不能更好的跟随社会的脚步。因此,我们只有按照语言的规范来发展语言语言变异,才能既发挥语言的的生机与活力,又使语言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念颖.论诗歌语体中的超常搭配现象[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4.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第二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詹红霞.流行歌曲歌词中有关超常搭配的语言变异[D].新疆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亚君(1991.09-),女,汉,河南省鹤壁市,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学教育。

上一篇:摄影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语》中的孝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