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上“树”,猪倌真有“财”

时间:2022-05-11 10:03:35

蔬菜种上“树”,猪倌真有“财”

他父亲经营着慈溪市最大的纸板制造企业,他留学归来不愿接班8亿元资产,反而看上了一片无人问津的盐碱地。自主创业打造生态农场,骑马放猪、“树”上种菜,一个个新鲜玩意让他每年的净利润超过2000万元。

不接8亿资产,宁愿当个猪倌

浙江省慈溪市是全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仅家电企业就有6000多家。尽管家乡是发达地区,但猪肉和蔬菜等食品50%以上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这里充满商机。为此叶凯峰决定放弃接管资产8亿元的家族企业,凭真才实学,拼出自己的事业。

2007年3月的一天,叶凯峰非常忐忑地对父亲说,咱慈溪虽然地方不大,但猪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从外地进来的,我想做农业这块。老爸听后吓了一跳,他做梦都没想到,儿子的梦想不是接自己的班当董事长,竟是当“猪倌”!

要在寸土寸金的慈溪找到一块合适的地养猪,实属不易。叶凯峰看中了慈溪观海卫镇沿海的一片500亩的盐碱地,承包价格每年每亩才400元。他想划出170亩地,建一个年出栏2万头猪的养殖场,可承包的钱从哪里来呢?家人不理解,他就找人合作,但找了几个月竟没任何消息。2008年6月的一天,一个人主动找到叶凯峰要合作养猪,而且一出手就拿出200万元。他觉得事有蹊跷,后来才知道是父亲暗中帮他。

骑马赶猪,打破低价魔咒

2010年4月,叶凯峰第一批700头猪终于要出栏了,迫不及待地想回家炫耀。可接下来的事却让他手足无措。很快他就发现,生猪市场进入低谷,成本7.2元的猪,到了市场最多才能卖5.4元。生猪市场一般五六年出现一次低谷,偏偏就让他赶上了。

他顶着压力走访各大超市询问行情。有一天,在宁波一个猪肉专卖店,叶凯峰突然发现了每斤三四十元的猪肉。他很纳闷,凭什么就能卖这么高的价?店主解释说,这些是在山上放养的土猪,生长周期长,肉质上佳。叶凯峰马上就跑过去考察。

叶凯峰琢磨:这种养殖模式可以复制,那样自己就可以掌控价格了。即使不能百分百全程散养,也可以在育肥阶段做一个“生猪运动场”,让它们整天奔跑,自由采食。叶凯峰在自己500亩的土地中划出20亩,围成一个运动场,让员工定期把猪赶到场地里放养。为生产出高品质的生猪,他就让员工们一边走一边驱赶,可半天下来人感觉喘不过气来,猪的运动量却没有增加多少。就在人人为之发愁的时候,叶凯峰在猪的运动场里牵来了一匹马,他要骑马赶猪。只要马一过去,这些懒家伙就吓得都奔跑起来。

周边的经销商听说叶凯峰骑马训练猪,觉得挺新鲜,纷纷跑来考察。一位星级酒店老板说:“猪经过运动,瘦肉多。肉色红白相间非常漂亮不说,吃起来更香,而且很有嚼头。像我们做餐饮的,平时最喜欢瘦肉。”别出心裁的养猪方法,让叶凯峰的猪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价格接连攀升。他抓住时机扩大规模,并注册了生猪商标,打入高端超市。2011年出栏的8000多头猪,让他大赚1500万元!

正当人们以为他将安安稳稳做猪倌时,叶凯峰却又做了一件别人看不懂的事。 2011年底,他用养猪赚来的钱,在养殖场旁边建起了一些奇特的建筑,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村民纷纷议论,像个半球扣在地上;像花园酒店,农家乐;像蒙古包……这个奇怪的建筑到底是什么,和养猪有什么关系呢?

“树”上种菜,收益提升15倍

原来,这个奇怪的建筑是一个立体无土栽培大棚。这些蔬菜大棚有两三层楼高,用轻钢搭的架子,外面盖着塑料薄膜。与普通蔬菜大棚不同,这里的地面是用红砖铺的,显得十分宽敞。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层叠起来的蔬菜“树”,“树”上长着一棵棵幼小的菜苗。这些“树”就像一层层的立柜,每层有五六米高,两三米的间距。里面有20多种无土栽培的立体蔬菜,如茼蒿、苋菜、小青菜、芹菜、樱桃萝卜、草莓等。最大的大棚占地2000平方米。

叶凯峰介绍说,这些“树”实际上是一些立柱,它们就是蔬菜的“家”。每一个立柱都有6个面,上面布满了孔,密密麻麻的孔洞内种上了各种蔬菜,立柱里面有一根导管,定时给蔬菜喷洒营养液,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流到最底下的“营养水”会被回收,流回水泵,供循环使用。温度、湿度可调节。外面的气温5摄氏度,那大棚里的温度就可达到1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蔬菜都能正常生长。生长周期比室外可以节省1/4。采摘蔬菜不用刀割,也不用铲挖,随手一拉,一株菜就从立柱上摘下来了,没有一点泥土。

为什么要建这样的大棚呢?原来,这才是叶凯峰真正的财富计划。在英国留学时他就看准了高端蔬菜市场,归国后一直想种植,但由于成本和经验有限,他才选择了先养猪。

叶凯峰说,发达国家高端蔬果能占到市场的30%左右。而慈溪当地的农产品高端供应还是空白。这里的有钱人太多了,销售根本不成问题。于是便和丽水市农科院合作,建造了这种像“蒙古包”式的立体种植大棚。每个大棚投资50万元,按照欧洲的种植模式,在里面配备了物理驱虫灯、计算机控制喷雾系统等。叶凯峰还把猪粪发酵成沼液再雾喷给蔬菜,形成一个环保的循环链条。通过气雾培浇灌的蔬菜生长速度快,扦插后二十多天即可上市。而且完全没有农药、化肥,品相非常好,没有虫斑。用水量只有土壤栽培的1/10。一个大棚一名技术员和一名种植人员就足够了。这个菜现在平均价格是15元一斤,小芹菜至少是30元一斤,一年四季没有种植空档。

像这样占地1500平方米的大棚,叶凯峰建了七个。每个大棚每年生产各种蔬菜大约6吨,产量是普通土栽大棚的5倍,产值50万元,实际收益是普通大棚的15倍!

2012年2月,第一批收获的蔬菜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现在,叶凯峰的有机蔬菜还畅销杭州、宁波等周边城市。

叶凯峰说除蒙古包式大棚外,接下来他还要采用成本更低的“联动大棚”,进行产业化扩大,并向外界推广。在巴黎、罗马、法兰克福等城市,已经开始用这种方法在楼顶种植蔬菜,深受市民青睐,人们将之称为“楼顶农场”。

叶凯峰说立体种植利润率较大,尤其在土地紧张的地区,这种模式是大趋势,而且能简单地达到绿色有机的效果。在田地里种的话,一般3年才能达到绿色目标,5年才能达到有机,而用这样的方式,直接就可达到绿色安全健康的效果。

叶凯峰认为,让蔬菜在“树”上生长,在栽培技术上,采用无土育苗、智能温室集中育秧等技术,这是未来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他希望,自己种植有机农产品的这项新技术,在今后可成为一种模式推广,让更多农民受益。

上一篇: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下一篇:深基坑支护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