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的组建与培养

时间:2022-05-11 07:24:51

小组的组建与培养

【摘 要】高效课堂建设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语文课堂具有创设高效课堂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文学文训练学生培养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初衷。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角色的分配、职责的确立等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开展组内自学互学、多种形式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的方法兴趣,学生的自主、互助、合作本领有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小组 组建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158-02

高效课堂建设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及其培养,因为学习小组是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载体。然而很多小组内的自学、互学、群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小组长不得力,角色职责不明确,学生不会分工合作,不会倾听和展示,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内容等等,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小组的建设和培养两方面下功夫。

一 小组的组建和角色设置

1.小组建设的意义

学习小组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了由个人行为转为集体行动的课堂模式,实现了由被动听讲到积极主动、快乐、对话、开放、生动、探究的动感课堂的根本性转变。小组学习不仅仅是学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空间不再限于教室,学习的方式不再限于听讲,而是让学生学会融入社会的生存本领,因为小组就是一个具有社会群体性质的组织。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能力、体验成长,还能看到同伴的变化与进步,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2.编组及角色设置

小组建设的第一步是根据班级人数及学生学科特点进行编组和组内分工、职责确定等。我在分组时制定了:(1)男女性别搭配;(2)内外向性格搭配;(3)学科结构搭配;(4)学习兴趣特长搭配;(5)各科任教师认可的五个分组原则,既采纳学生的自由组合,又根据学情进行调整,确保每个成员在各自的组内有平等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确保各小组间学习的综合实力均衡,这样有助于组间PK和形成竞争。

编组完成后,我仿照先进做法,尝试在组内设置学、学习委员、组对(互学时结的对子)、主发言人、记录人等五个角色,由组内6~8人轮换担任。这些角色设置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明确小组学习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程序、有目标的履行职责的动态渐进过程,自己是这个小集体学习活动中的一员,脑海里要牢固树立目标、责任、任务意识。

紧接着经过几天的酝酿,有前进组、认真组、博学组、梦想组等命名,口号更加响亮:我奋斗我收获、聚焦精彩超越自我、阳光阳光永远发亮、勤奋勤奋永争第一。这些组名、口号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组内的每个成员。

3.角色职责的形成

学的职责就是在每个微格学习中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成员的学科特点指定所要担任的角色,并指出每个角色的职责和工作程序,这是培养学的组织管理才能和责任意识,还有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组队成员的职责是在听到组长的角色分工后马上明确自己的职责,并能在第一时间进入角色和工作中,这期间要求果敢迅速、不争不抢、不越位、不含糊。

记录人要能准确抓住每个成员的发言中心句进行记录,做到意思不偏不倚,中心句不遗不漏,还需把每句发言进行整合,总结提炼出组内统一的意见,这要求着重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主发言人要把组内讨论、归纳、总结达成的“问题共识”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要求语句生动准确,表达清晰明白,表情丰富饱满,必要时借助肢体语言辅助完成。学生言语意识的苏醒和成长,言语技巧的创造与运用,在这里得到综合彰显。

二 小组培养面面谈

角色培养的总要求:角色培养的重点是由角色职责决定的。不同角色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只有人人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时有积极主动的、具有实质性的合作和比较均衡的参与程度。小组培养的总目标是让每个成员在不同的角色下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第一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明确各自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熟悉各个环节的流程。我反复强调只有组对成员“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也只有个个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不拖后腿,自己的小组才能在班级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记得在小组学习刚开始运行时就遇到问题:勤奋小组组长来找我,说祁×在组内不交流,自学不认真,职责任务完不成,影响其他同学也不愿交流了。组内同学一致要求调他到别的组。于是我找这位同学谈话:由于你在组内不学习不发言,拖了勤奋组的后腿,组队要求把你调出去,你愿意到哪个组去,自己找找。这位同学感到自己要被开除出勤奋组了,一下子心理压力大增。经谈话我了解到他渴望自己在组内出彩,但是平时不善发言不会交流造成同学们的误会。焦虑中这位同学几次找我,我就给他支着儿,教给他下次交流、展示的方法,并在小组学习中“吃偏饭”。这位同学很快掌握了要领,并在多次展示中得到同伴的表扬。于是我导向性地倾斜评价:祁×同学这几天进步挺大的,我们要共同帮助他进步。他自己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渐渐地提高了。

第二是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中。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学情,收集信息,进行引导性评价:“老师很喜欢你好听的声音!你是第一个举手展示的男同学,很勇敢!你又给自己的小组争得2分,了不起!”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把同伴的发言和自己的发言作比较,重新补充修改自己的发言,合理取舍,做出更准确的发言。结伴学习时我注重培养每位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学中带着任务、问题和疑惑去学习,锻炼学生在互学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是当学习目标不能达成或提问题偏离主题或争论不休或低头不语时,我适时帮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割、分类、细化。在《谁说没有规则》的生字词教学时,简单的5个生字我花了20多分钟,但学生对音形义的掌握仍然不让人满意,原因是评价占去的时间多,导致学习目标完不成。我和学生共同讨论,寻求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后面的字词教学中,主要靠学生自学完成,有两个小组专门研究字音学习方法,两个小组专门研究字形学习方法,两个小组专门研究词义学习方法。不到10分钟,各组在自备小黑板上把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同音字、形近字还有生字的组词和同义词、反义词都展示出来了,完成了音、形、义、用法的内化。小组学习时配合默契,学习方法得当,效果良好。

我认为只有教师恰当安排活动内容、合理提出具体问题、阶梯设计学习任务,小组学习才能顺着预设步骤开展下去,小组培养才可能有效。

第四是注意细节培养。即在点滴教学环节中渗透着培养。刚开始组内学习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叮嘱他们讨论发言时不能急躁,听中想,想中思,思中写或说。预习《七子之歌》后学生对“襁褓”一词的展示有3种:

生1:背负婴儿的宽带或包裹婴儿的被子;

生2:指包裹婴儿用的小被子;

生3:旧时泛指婴儿。

他们对词义的理解往往是摘抄在笔记本上,如果脱离笔记本就啥也说不好。评价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不能完全依赖工具书,要把这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用自己理解的话表达,怎样理解就怎样说。学生一下子说出:襁褓在这里指祖国母亲的怀抱!这里学生既学习了本义也了解了引申义和词的用法。

第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包公审驴》课本剧的二次表演是在第一次表演的基础上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进行延伸的,主要是“结案后”的续写:“决定收监30年。小偷伏法画押,愿意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表情进行评价。如包公问小偷,为何不把自家的驴喂养得毛色发亮,小偷回答由于自己平时好吃懒做,喂养不了。小偷“读”的悔过书表示决心向刘五学习,努力改造好自己,争取勤劳致富,团结邻里,不再偷盗。此外,“道具”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等。

这段以故事情节为主线的延伸既是从文本内向文本外的扩展,展现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和个性欣赏,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依据课文续写,是仿结构、仿立意的习作过程。多种感官的体味,解决的是学生没有情感可言的窘境。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与感受。

第六是我对个人展示进行多重设计,即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个体展示与小组展示结合,书面展示与口头表达结合,语言表达与表情动作结合。展示时往往是善于表达、性格开朗的学生发言机会多,而“另类”则比较被动,为防止这种“背向”发展,我时时盯着内向学生,力争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他们身上,着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公平竞争的意识,激活他们争强好胜的勇气。

《秉笔直书》教学中让学生品味崔杼和史官心理变化的句子时,设计相互欣赏交流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先对文中人物、言行、情景进行品味、悟理,然后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欣赏、评价,展开讨论和争辩。这是综合运用交际语言的体现,同时组内合作的意识、范围、方法得到拓展延伸。

我的小组培养工作才刚刚肇始,任重道远。我将着重培养小组的评价方式(如何自评、互评),培养成员如何为小组争光和添分等等。

上一篇: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技能竞赛推动下的职业院校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