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液细胞分析中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在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时间:2022-05-11 03:41:53

浅谈血液细胞分析中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在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03-01

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

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1 白细胞计数

1.1 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严格使用EDTA-K2抗凝静脉血,抽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摇晃切勿用力,防止产生气泡及造成溶血;取样后2小时内及时送检进行测定,室温贮存不得超过6小时。白细胞计数有目视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目视法是血液经稀酸稀释后,成熟红细胞全部被溶解,注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数计操作时应注意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不能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引起血液凝固或造成计数结果不准确,并保证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一次完成充池,如充池过少、过多或有气泡,拭净计数板及盖玻片后重新操作。计数池内如细胞分布严重不均,应重新充池。计数红细胞用高倍镜,计数白细胞用低倍镜。

1.2 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0)×109/L,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升超过10.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升少于4.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时常出现白细胞增多。

2 白细胞分类计数

2.1 检验:把血液制成薄血涂片,用复合染料染色,按照形态特征分类计数白细胞,得出相对比值(百分率),以观察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对疾病有辅助诊断意义。玻片需清洁,蜡笔划线应注意保存血膜尾部,一些体积较大的特殊细胞常在尾部出现。血膜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白细胞总数在(3.0~15.0)×109/L之间者,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总数在15.0×109/L以上时,应计数200个白细胞;而总数低于3.0×109/L,则应选用2张涂片计数50-100个白细胞。分类中如见血涂片上有幼红细胞,应逐个计数但不计入100个白细胞内,以分类100个白细胞见到幼红细胞多少个来报告,并应注明其所属阶段。分类中还应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染色及其分布情况,注意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及其他异常所见。

2.2 临床意义

2.2.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和调节作用、变形性和粘附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中单纯的白细胞总数检测意义不大,其数量变化必须参考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值。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 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

3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

3.1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很普遍,近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达60%~80%,新生儿病房抗生素使用率甚至达100%,抗生素联合使用率居高不下,致使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中国慎用抗生素联盟最近的公告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最近WHO的专家指出“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最令人焦急的是多重耐药性的上升。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3.2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因不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时间过长),每年致使我国聋哑儿童超过30万人,让人触目惊心。如喹诺酮类是否对幼童、未年成人的软骨发育有损害,国内外专家看法均不一致。为了对病儿负责,在有众多抗生素可供选择时,以不使用为妥。

3.3 避免或减少二重感染 :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调查发现:因抗菌药物滥用而诱发的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应用抗生素诱发真菌感染为其主要原因,占同期真菌感染的75%。医生使用抗生素过多或过杂,则易造成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肠道,其次是泌尿道和口腔。

4 讨论

在白细胞总数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内,有30%以上贮存在骨髓内,其余的才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这些白细胞凭借血液的运输,从它们生成的器官,即骨髓和淋巴组织,到达发挥作用的部位。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

当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使用抗生素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上一篇:人工气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 下一篇: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