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复习课的有效性

时间:2022-05-10 02:05:46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复习课的有效性

摘 要:系统、有效的复习是地理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复习不仅能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查漏补缺,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运用实例论述了如何提高地理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复习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58-1

一、地理复习应立足教材,注重构建学生的地理知识网络

地理复习课课时比较少,不可能像上新课那样重现全部知识点,教师应注意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合《中考说明》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在复习中准确定位,《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要大胆舍弃,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地理教科书共分三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师要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别要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

例如复习时,本人将西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纳入一个复习板块,要求学生能结合地图说出两者的位置、地形、气候、农业、资源等有何差异?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联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应能落实到图上。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可能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

二、紧扣中考说明,制定整体复习计划

地理复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是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纵观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是以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为主,怪题、偏题较少。因此,教师在复习时不必面面俱到,一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

例如西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复习,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三、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地图去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认真掌握,答题时看清图像、图表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特别是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

例如上述练习,教师提问乙图地形特征为“ ”。我们只要仔细读图就能发现图中有山脉的图例和“塔里木盆地”,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三山夹两盆”这一答案。图中山脉图例和塔里木盆地就是我们提取出的显性材料。

四、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

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形成和转换,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训练。教师要善于对一个材料、同一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练后评析”非常重要,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要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特别是主观性试题,教师要研究不同题型的特点是什么,要知道怎样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答题角度,研究怎样运用学科术语恰当组织答案。

还是上述练习:“乙图地区 资源丰富,为了弥补甲图地区能源不足问题,实现两地区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了 工程。”我们知道新疆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不足,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国家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因此,第一空可以填“油、气”或“天然气”,第二空则填“西气东输”。此外,我们还应指导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如工程起止点的城市、主要跨域的地形区、给东西部带来的好处等。

五、关注时事热点,与时俱进

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等重大事件,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中考文科综合科目的需要。热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通过教材体现出来。

2011年南京市栖霞区二模题:

(图略) 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11月1日圆满闭幕,历时184天,图中表示上海的序号是 ,本区缺乏煤铁资源,请说明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 。(2分)

六、做好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图文结合、顺口溜记忆、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落实在“写”上。有些学生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但就是考试得不了高分,实际上就是因为不注重“写”,由于经常不动笔,一到考试答题的时候,才发现“葫芦”和“瓢”是不一样的。

上一篇:关于电感负载和电容电路的教学探究 下一篇:数学教学因生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