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问”

时间:2022-05-10 11:22:56

摘要:如何才能提高孩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那就是要教孩子学会“问”。知识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是一夕之功,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形成阅读能力。

关键词:从哪儿问; 怎么问; 追问;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76-001

知识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小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并能把问题再提炼升华,这更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那就是要教孩子学会“问”。现就教学《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文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感悟。

一、教会孩子从哪儿问

教孩子从哪儿问是多种多样的,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灵感。抓住文章的开头问,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头很重要,往往能统领全文。抓住了开头的关键,就能轻松自如地找到理解文本的捷径,少走很多的弯路。如《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文的开头是这样的:“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指导学生读开头的这句话以后,我启发学生:你们由这句话能提些什么提问呢?特别强调学生抓住“偏爱”一词。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偏爱”,生活中的小镜头和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作者更喜爱后者。再通过把“然而”换成“但是”“可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从而拿捏准提问的方向,把握住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自主提出问题:作者要写图书馆里哪些地方的小镜头?镜头中的人们有什么具体表现?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的偏爱?当然,从哪儿问也要因文而异,有的文章可能要抓结尾,也有的文章要抓中心句、过渡句或是关键词等,这需要教者在课前对文本进行潜心研读,精心准备,确定和把握学生“问”的方向和要求。每个学生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者有一定的预判性,可能会提些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可以用来重点研讨的,哪些问题是不需要的,可以舍弃的。如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问题提问,增强学生提问的目的性,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实际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激发提问的兴趣,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要一味地局限在字、词、句的理解上,也不要纠结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要从内容、方法、情感体验、写作特色等不同层面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便能学会从大局把握整体,从细节把握情感,从语言文字把握内容和方法,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会学生怎么问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在自问和自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积累知识时,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分散的,一鳞半爪的,不具体的,这就要求教者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再进行升华,变为有规律、有条理的、有大局观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教者预设的、精心准备的一些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学生带着梳理的问题走进教材,这也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

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找到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写了“大门口”、“借阅区”、“阅览区”这三个地方,人们的表现分别是“争先恐后”、“小心翼翼”、“完全沉醉”,从“没有打扰”、“忘不了”可以看出作者对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的偏爱。这些都是粗线条地理解文本。此时,教者再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类推出许多新问题,教孩子学会以问促问的方法,紧接上一问题进行诱问:“我”和读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而然地第二次走进文本,去理解课文,体会人们的情感,自主捕捉思考的火花,并归结到情感之上,得到升华。体会到人们进门时的“急”,借书时的“爱”,阅读时的“渴”,以及作者对这些读书人的“爱”。此时,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更能有感而发,情感的流露也溢于言表。个别之处还可以“以读促问”,在读中感悟,让情感在问中升华,更容易提高朗读效果。如写在大门口争先恐后那一部分,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人们的急呢?由两三名学生分别读,大家比较哪个更急些,为什么觉得更急些?学生也较容易地掌握语速要快点,重要词语要读重些,表达效果就自然出来了。这比教师空洞地讲解,学生机械地模仿,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易于接受和理解,自然,学习的兴趣度也就高得多了。

三、教孩子学会追问

在答案中追问原因,揣摩行文思路,体会谋篇布局,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学生朗读体会,解决了上面问题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大部分的学生无从问起,觉得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找不到问题了。即使能提出一些,可能也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老师预设的问题。其实,上面所说的都是“写什么”的问题,而关于“怎样写”的问题,常常容易被忽略。这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从原因追问:作者是如何写人们的各种表现的呢?三个小镜头的写法相同吗?顺序是否可以颠倒呢?作者在末尾的提问,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三进文本,从表现手法、结构顺序、写作目的等不同方面再去感悟写法的精妙,布局的匠心独运,从中也能学到谋篇布局的方法,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既读懂了内容,又能读懂方法,也能读懂原理,从而比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再如,还可以启发学生追问: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个孩子作为描写的对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答,让我们感受到来图书馆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对提高学生作文中的选材能力也大有裨益,也符合阅读教学行文思路的要求: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同时也对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要求,既要能问进去,又要能问出来。

当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不是一夕之功,而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形成阅读能力。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孩子的智慧,真正做到关注孩子的成长。

上一篇:职校学生顶岗实习条件分析及改进对策 下一篇: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激活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