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时间:2022-05-10 08:57:51

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摘 要:学习不仅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复习试卷讲评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情感、态度、能力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现自我。

关键词:数学教学;鼓励;激发;引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认识到现实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起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有责任拓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信任每位学生,引导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挖掘教材,鼓励学生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知的知识或经验相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提问题,学生同样可以提问题,学生提问题反映的是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存在害怕的心理,不敢提问,另外,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喜欢请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冷落成绩差的学生。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首先要改变常见的教学方式,不要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而是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和发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同一道例题,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程度不同,思维培养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课本出现例题是:17-9=(),想:9+()=17。如果根据教材知识提问,必然导致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不直接暗示算法,而是让学生把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性的联想,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①17-9=10-9+7=8;②17-9=17-7-2=8;③思考:9+8=17;17-9=8。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就创造出了有生机的课堂,既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尊重了基础差的学生,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解决问题

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往往看到的是结论性知识,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有些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等,大部分学生靠死记硬背,导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把教材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是无味的,而且学生也很难区分分数的大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设小朋友过生日分蛋糕的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同一块蛋糕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分的份数越多,每份的量越少,而且还直观地感知“1”里面有几个1/2、1/4、1/16……渗透了“整体”思想,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种动态的演示使学生顺利地突破了思维障碍,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复习试卷讲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新课标规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课堂教学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要把个别参与变为集体参与,把“一刀切、齐步走”变为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教学中,教师讲评试卷,不仅要找出试卷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并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加以分析,还要设计新颖的讲评课,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及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思考的视野,学会解决新的问题。如“某家电城购进一批电风扇,卖出5/6,剩下108台,这批电风扇共有多少台?”绝大部分学生的解题答案是:108÷(1-5/6),在讲评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主体,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都有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会得出别样的解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

四、结语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把情感、B度、能力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现自我。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西埔小学 )

上一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烹饪”浓浓的语文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