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5-10 08:50:57

信息技术与政治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面对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

一、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政治教学与“整合”的关系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力地推动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计算机与教学的整合还不够完美,只能算传统计算机辅助政治教学。“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继承、发展与革新,二者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政治教学的目标是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视听等感觉,辅助学生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突破难点、优化教学结构。而“整合”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用信息技术技能,进行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

2 教学功能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通过电脑增大教学容量、拓展教学时空,但只具有师生的单向性。而“整合”强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师生、生生、生机的广泛交互性。

3 教学作用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通过图形、文字、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整合”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4 组织形式不同

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是教师在预定的时间播放事先安排好的课件。“整合”中教师除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查阅资料、交流信息,进行探索式、研究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在我校的研究中,我们依据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在初中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一节的教学中,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对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作了尝试。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研究的T具,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种整合的模式下,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在接受任务后,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通过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进行自主学习,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以及综合性。学生不仅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素养”。这种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学生被看作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理解“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从“教”的研究向“学”的研究转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切实达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观察与思维、创新与实践等能力的目的,一举多得。

上一篇:走进研究性学习透视物理教学实践的魅 下一篇:“三网融合”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