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下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

时间:2022-05-10 05:39:36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下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

【摘要】 数学课程改革倡导数学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学科评价体系,教学相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能力,教师教学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了科研能力.

【关键词】 数学;服务;专业;转变;更新;构建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要与经济社会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在专业建设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那么作为文化基础课程的数学课程将怎么样改革呢?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为专业课程起着服务的作用呢?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校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数学课程立足专业发展,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个学校对数学的重视的程度不够;其二是在于数学课堂教学脱离实际、与专业教学脱钩,纸上谈兵.

1.打造数学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通道,倡导数学的实用性

中职学校奉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书育人的原则,积极倡导中职数学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中职数学的基础作用和应用作用缺一不可,它既要为专业课提高必要的数学知识,又要是学生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本专业的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同时它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中职学生在专业创新上提供思想基础和发展动力,能够为未来的就业及社会实践中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学到专业本领,更好地在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专业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与删除.如:计算机专业增加了与专业实践应用有关的“逻辑代数”的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算法”、“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等来强化专业知识;服装设计专业、电脑美术专业要增加了与专业实践应用有关的“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特别是作图、三视图等的教学,为学好专业奠定了基础;幼师专业与专业实践应用有关的“立体几何”的作图及模型的制作;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并以较强的实践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文化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目的.

2.构建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互通桥梁,推动学科间深度融合

学校为推动了数学学科与专业学科间深度融合,使“两张皮”变成“一张皮”,推行了一系列课改举措,解散公共课程教研科室,把数学课教师分配到每个专业科室,让数学教师深入专业并参加专业课的教研活动,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制定数学课程的标准,并不断随专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完善和改进.使数学课程不再独立于专业之外,也避免了数学教师关起门来做研究的弊端,同时我校依托株洲市教育局实行的“四个一”工程项目,每年都派数学教师走进企业,了解行业的需求,让数学课真正融入专业,为专业服务,为专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数学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目标,学校要求数学教研组采用集体备课、听评课,这样极大的刺激了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服务性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课堂教学自发主动与专业相衔接,为专业课程服务,使数学教师从“局外人”变为“局内人”,也转变教学观念.

二、数学课程立足学生发展,教师应更新教学方法

根据调查得知,在80%的中职学生眼中数学课程就是枯燥数字、冰冷符号、抽象图形和不知其来由定理的象征,原因之一是数学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内在的素质渗透,不能一蹴而就,学生难以看到成效;其二是数学课堂脱离了学生,因此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激情.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纲要为引领,改变以往学校出现“轻文化,重技能”的教学局面,开拓创新,把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放在同等的地位.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在学校组织下全体数学教师及特邀骨干心理学教师展开数学课堂改革商讨会,研讨出适合当前形势下学生心理状况的数学教学方法;同时学校组织数学教师依据专业特色、学生心理状况、数学能力水平等方面撰写中职学生的数学校本教材.近年来,学校有序的推动课程改革、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引领示范,独具特色

依托株洲市数学职成教育学会,先后在我校召开株洲市“新观念,新教法”,“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数学应用教学”等中职学校数学改革研讨会,同时学校为承办方为与会人员上了几堂示范的数学改革课,深受与会的专家、领导的好评.以90后学生的最感兴趣的知识为切入点,在数学课堂上实现以“重应用,轻理论;重能力,轻推导”为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所获.学校派出5名数学骨干去参加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德师资”培训,学习德方“双元制”理论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回校后,数学组采用集体备课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为全校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以此为契机,针对学生的现状分析,数学课堂立足学生发展采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形式生动化、教学内容简单化,促使数学教师更新了教学方法.

三、数学课程立足学生成长,教师应构建评价体系

随着我校新的课程教学任务的提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出现、新的课程教学特点的展示,势必要求重新审视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新的评价体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突出了学生课堂活动评价的指向性

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作用,这样就会主次分明,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打破了学生数学课堂学习随心、随意的僵局,学生自发主动的确立课堂学习目标.构建中职学校的数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明白通过这堂课学习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2. 从“单一性”到“团队化”,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与专业能 力放在同等位置,因此课堂评价体系中,数学教师有目的强化学生团队化的架构,突出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从“笼统”、“模糊”到“量化”、“标准化”,突出学生活动评价的规范性

以往数学教师评价学生通常就是从作业完成量、课堂表现两方面来考核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平时成绩,但是这个评价太“笼统”,让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钻了空子,因此,评价体系应该要精细化、实施“量化指标”来考核,要通过“标准化”的评价来展示.如一堂数学课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动”的情况怎么样,学生是否能接受新授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勇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市场. 2011(19).

[2]宋西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构建与我国中职数学课程构建差异的思考[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 西南大学,2013.

上一篇:浅议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策略 下一篇:以专业为特色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