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刀要分数,两次把正常儿子逼进聋哑幼儿园

时间:2022-05-10 12:34:58

举刀要分数,两次把正常儿子逼进聋哑幼儿园

过去,父母拿着刀子向儿子要考试分数,儿子分数越来越少,还差点儿成了精神病患者;现在,父母只关注儿子过得是否开心,儿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上去了……

河南郑州市铁路印刷厂女工李群,在家里开通家长咨询热线,义务解答众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疑惑。她不是教育专家,只因为在教育孩子时出现过重大差错,所以想帮天下父母少走些弯路……

小小读书郎,一心炸掉学校

1990年,儿子刘雪飞出生,给李群和刘大年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小雪飞不仅漂亮,而且聪明活泼。夫妻俩对他寄予厚望,买回一大堆教育书刊来“充电”,内容全是关于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

小雪飞从幼儿园毕业后进入铁路小学读书,那时,他已是认得几百字的“小神童”了。一次,老师读错一个生字,小雪飞立即站起来说:“错了!”第二天,老师向小雪飞承认自己读错了。

然而,没过多久,老师以小雪飞“不举手就发言”、“上课玩橡皮”等为由,收走了他刚戴上几天的红领巾。

小雪飞性格活泼,上课时忍不住和同学说话,因此经常被罚站在桌子上听课。

更让小雪飞伤心的是,仅仅因为字写得不好,老师就撕他的作业本。慢慢地,他害怕写字了,一提笔手就发抖,写出来的字更是歪歪扭扭的。后来,他干脆不写了。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时,学校召开家长会。会上,老师板着脸告诉李群:“你家孩子好话不吃、坏话不吃,简直就是‘滚刀肉’!”还说小雪飞得了儿童多动症。李群觉得大丢脸面,刚走出学校门口就狠狠地给了小雪飞两个耳光。回到家里,李群把老师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丈夫。刘大年是军人出身,脾气暴躁。他听说儿子在学校问题多多,扯过儿子就是一顿打。

那个暑假,李群带小雪飞到医院看多动症,打针吃药,花了1600多元。可是,活泼好动的小雪飞依然毛病不改。

自从上次家长会后,小雪飞的“滚刀肉”绰号就在同学间传开了,老师对他更是不理不睬。新学期开始时,小雪飞不肯去上学。

由于不爱上学、不肯写作业,挨打成了小雪飞的家常便饭,而且常常是父母一块儿上的男女混合双打。打来打去,小雪飞更加宁死不屈,作业坚决不写一个字,整天研究怎么制造炸药,一心想把学校炸掉……

后来,为了给儿子换老师,李群花高价把小雪飞送进一所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要求不严,但李群对儿子的要求更严了,她像尽职的看守,天天盯着儿子写作业,不准他开电视看动画片,不准他出门和小朋友玩耍。

原来开朗活泼的小雪飞变得越来越沉默,父母问他时,他只答是与不是,绝对不会超过三个字。久而久之,他说话变得结结巴巴的。

刘大年夫妇本来是望子成龙的,但原本天真活泼的儿子才上了两年学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他们伤心极了。

就在这时,刘大年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篇介绍周弘老师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激动地对妻子说:“周老师能把聋女儿培养成大学生、留美硕士。找到他,咱们的儿子就有救了!”

第二天,在没有周弘老师详细地址的情况下,刘大年夫妇带着小雪飞踏上去南京的火车。他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周弘老师。

周弘老师见到小雪飞时心疼极了:这个9岁的孩子怎么又矮又瘦,脸色黄黄的,无精打采地垂着大脑袋,像弯弯的小黄豆芽?听了刘大年夫妇的叙述后,周弘老师说:“我要单独和小雪飞谈谈。”

屋里只剩下周弘老师和小雪飞。

周弘老师弯下腰,注视着小雪飞的眼睛说:“我知道你心里充满恐惧。父母其实是爱你的,但他们错误的家教方式让你受了太多的委屈,让你心里伤痕累累。你虽然屡战屡败,却坚持屡败屡战,可见你是坚强的孩子,也是好孩子……”

这么多年了,小雪飞没听谁说过自己是好孩子。如今,他听了周弘老师的这番话,感动得直擦眼睛。

周弘老师见小雪飞擦眼睛擦了半天也没有一滴泪水,忍不住笑了:“孩子,你怎么光打雷不下雨?”

小雪飞说:“我也不知道。小时候,我一挨打就哭。我一哭,爸爸妈妈就说,他们从来不相信鳄鱼眼泪。结果,现在不管我怎么哭,也哭不出眼泪了。”

那天,小雪飞和父母一道参观了周弘老师开办的聋哑儿童幼儿园。看到幼儿园里的孩子像过狂欢节一样快乐,看到所有的老师都亲切地向客人问好。小雪飞对父母说:“打死我我也什么学校都不上了,就上这聋哑儿童幼儿园。”健全的孩子竟要上聋哑儿童幼儿园?连周弘老师听了也吓了一跳。可是,大家都拗不过小雪飞,周弘老师只好破例收下他。

幼儿园的马园长发愁了:这种孩子怎么教?周弘老师说:“这种最难教的孩子,只需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就三个字――学走路。孩子学走路不跌跤是反常的,小雪飞不犯错误也不正常。你们发现他有针尖大的优点就马上给予充分肯定,唤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表扬是唤醒好孩子的铃声,批评是唤醒坏孩子的咒语。”

刀架脖子上,逼儿子写作业

小雪飞刚进聋哑儿童幼儿园的头几天,肯定想做好孩子。然而,做了五六天好孩子后,他就熬不住了。有一天,他原形毕露,推倒了课桌椅子,把教室弄得一片狼藉,还叉着腰站在一张桌子上,准备跟马园长决一死战。马园长早就有心理准备,微笑着对他说:“孩子,老师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做。你受的委屈太多,你的心灵受伤太重,所以需要发泄。”小雪飞一听到“委屈”二字,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下来――他又会落泪了。马园长接着对其他小朋友说:“雪飞发脾气肯定有他的理由,现在我们出去玩一下,让雪飞同学冷静一下。”临出门时,她对小雪飞说,“老师坚信你完全有能力把教室还原,甚至收拾得更整齐。你做得到吗?”小雪飞点点头:“放心吧,老师。”果然,他流着眼泪,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

缺点当然不能一下子就改掉。过了几天,小雪飞第二次犯毛病。这次跟上回不一样,他只把自己的课桌了。人们教育孩子常讲“下不为例”,可马园长看到推倒在地的课桌,诚挚地对小雪飞说:“孩子,你进步了!”小雪飞惊愕得瞪大了眼睛。马园长接着说:“上次,你推倒了所有的桌椅,这次只推倒自己的。这是多大的进步呀!同学们,是不是该给他鼓掌呢?”掌声响起来了,小雪飞的眼眶又湿润了……

之后,小雪飞熬了两天,又因憋不住而第三次发作。这一次,他没有在教室里捣乱,只是把走廊弄得乱七八糟。这回,连小雪飞自己也有些害怕了: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这一来园长肯定生气了 !哪知马园长见了竟然说:“孩子,你又进步了!”小雪飞听傻了:我进步在哪儿呢?马园长接着说:“你为什么不在教室破坏?雪飞,是不是怕影响同学们学习?”小雪飞承认:“老师,这倒是真的。”“孩子,你用心良苦,没法不进步啊!”

一晃半年过去了,春节快到了,刘大年夫妇到南京接儿子,看见儿子像原来一样活泼,眼睛亮了,说话也不结巴。他们开心极了,商量说:“儿子能读书了,赶紧接他回去上学吧。”那时,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儿子的学习。

小雪飞又回到原来的铁路小学读书。班主任是新来的老师。李群特意叮嘱她:“雪飞很自卑,你多鼓励鼓励他,不要让他受刺激。”

几天后,班主任让李群到学校,板着脸对李群说:“雪飞不遵守纪律,不做作业,我能不能管他、说他?我要是批评他,你会不会说我刺激他?”

原来,前任老师对新来的班主任讲了自己对小雪飞的看法,班主任便认为小雪飞精神有毛病,竟号召全班同学远离小雪飞,不要受小雪飞“污染”,还把小雪飞的座位调到最后一排,单独给他一张桌子,让他孤零零地坐在那里。

清明节到了,全班同学都去扫墓,班主任唯独不让小雪飞去。小雪飞对妈妈说他也想去。李群便去找班主任。班主任说:“雪飞要去扫墓可以,但家长必须写保证书,保证这次活动中如果出了意外,学校不用负责任。”李群回到家里,把这事对丈夫说了。刘大年长叹一声,无奈地说:“写!”就这样,写了保证书后,小雪飞才获得和同班孩子一起活动的资格。

由于老师根本不批改小雪飞的作业,小雪飞更不肯写作业了。父母最初握着皮带逼他写,后来皮带没有威慑力了,他们就拿着刀站在小雪飞的身后,只要小雪飞放下笔,就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刀光剑影下,小雪飞的成绩是上去了,可他没有变成好孩子。

有一天,刘大年发现钱包里少了300元,问妻子是否拿了。李群大吃一惊:莫非儿子偷钱?

李群立刻找到学校去。小雪飞的同学看见她都说:“阿姨,雪飞买了一大堆好吃、好玩的,全班同学人人有份!”李群把小雪飞叫回家,关上门,劈头盖脸地给了他几个耳光。她气得浑身发抖:“你……为什么……偷钱?”小雪飞嗫嚅着说:“同学们都不跟我玩,我想让他们跟我玩,就给他们买吃的玩的。”

刘大年在电话里听妻子说儿子偷钱了,一下班就赶回家。进了门,他扯出皮带没头没脑地一顿猛抽小雪飞。小雪飞被打得屁股鲜血淋漓,背上青一块紫一块,疼得在地上打滚,撞翻了桌子,桌上的馒头滚了一地。

这时候正值傍晚,窗外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哗哗”地下。李群泪流满面地喊:“你要把孩子打死吗?”刘大年这才住手。

小雪飞被打傻了,坐在地上怔了一会儿,突然抓起地上的馒头,狠狠地往嘴里塞,大口大口地猛嚼,眼睛放出一种疯狂的亮光……

见儿子变成这个样子,李群心里十分恐惧。刘大年也心如刀绞,他发疯般冲出门外,“哗哗”的大雨立刻湿透了他的衣服,闪电照耀着他惨白的脸,泪水和着雨水从他的脸上滚滚而下……

对儿子彻底失望了,刘大年和李群都觉得这日子不值得再过下去。那天夜里,夫妻俩讨论离婚,谁都不肯要儿子。小雪飞满身伤痛,蜷缩在父母的床上,睁大一双惊恐的眼睛,任凭如何赶他去房间睡觉,他就是不肯动。

小雪飞变得越来越自闭,胆子也越来越小,见了父母如同老鼠见了猫。他怕黑,也怕开窗,大夏天的,他总是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还把窗帘缝隙从上到下密密地夹上几十个夹子。他说话又开始结巴了,眼神也变得怔怔的,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

到了这种地步,刘大年和李群再也顾不上儿子的成绩,只盼着他不变成疯子就谢天谢地了。听说北京有个著名的教育家李圣珍,他们连忙把儿子送到那里。由于小雪飞已经严重自闭,加上李圣珍老师那里学生太多,他们只好把儿子带回家。

就在这时,周弘老师到郑州讲学,李群便带着小雪飞去听课。

周弘老师看见小雪飞时大吃一惊:这孩子怎么又变成面黄肌瘦、眼神呆滞,又成了一朵凋谢的花儿?他抚摸着小雪飞的头说:“孩子,你将来肯定是干大事的,这么多挫折都没有打倒你,你不干大事谁干大事……”

李群难过地说:“我们让孩子吃了二遍苦,受了两茬罪……求你再收下他吧。”

就这样,刘雪飞第二次进了南京聋哑儿童幼儿园。

家长会说话,孩子能听批评

这一年,小雪飞11岁。刚到聋哑儿童幼儿园时,他不肯上课,老师就让他玩个够。小雪飞玩了三天就觉得没意思了,主动要求到教室里听课。老师立即表扬他。

为了纠正小雪飞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老师们花了很大的力气。老师们从来不说他是“偷东西”,而是说他“拿东西”。赏识教育认为,不要强化孩子的缺点,要弱化缺点。即使小雪飞拿别人的东西,马园长也能找到表扬他的理由:“上次三天拿一次,现在隔了一星期才犯毛病。有进步,你要继续努力呀!”

马园长两次负责教育小雪飞,和小雪飞感情深厚。很多个晚上,她带着小雪飞坐在阳台上,在月光下谈心。一天晚上,仰望着星空,马园长谈人生、谈理想、谈做人,讲得慷慨激昂。小雪飞听得热血沸腾,站起来说:“老师,我也不想拿别人的东西,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你在我手上写几个字提醒我吧!”马园长高兴极了,在他的手上写了五个字:决不拿东西。

谁知才过了两天,小雪飞竟再次拿同学的东西!马园长很伤心,也很愤怒,冲动之下,她给了小雪飞一巴掌。打完后,马园长抱住小雪飞哭了。小雪飞也哭了:“老师,对不起,手上的字洗澡时洗掉了!”马园长一听,哽咽道:“是老师错怪了你。”

此后,小雪飞再也没拿过别人的东西,学习更用功了。他喜欢生物,老师就让他给小朋友当老师讲生物。他在给妈妈的信中自豪地说:“我每星期给小朋友讲两次课,老师也坐在那儿认真地听。妈妈,我很棒吧?”他又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自信。

2002年秋的一天,小雪飞给妈妈打电话,要四、五年级的课本。李群高兴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马上打电话给幼儿园的老师:“是你们要雪飞向我要课本,还是他自己要的?”听说是小雪飞自己要的,她激动万分。那天下午,她工作也不干,跑了一下午,为儿子买来了课本。

2003年春节前,小雪飞给妈妈写信,画了一匹飞马,说他想上正常的学校了。父母高兴地去南京接他。

小雪飞又像小时候那样活泼开朗、眼睛亮晶晶的。刘大年深深地向儿子鞠了一躬说:“孩子,对不起,我曾经打过你,打得那么重,今天郑重地向你道歉。爸爸不求你原谅,但求以后不重犯错误!”李群也说:“我也向你道歉……”

原来,小雪飞在南京的一年半里,刘大年夫妇读完了所有赏识教育的书,他们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关注儿子的分数,不关注儿子的心理健康和品行,那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关心儿子的衣食温饱,不关心儿子的心情,那是养猪不是养孩子;不理解儿子,打骂儿子,那等于是往儿子这棵庄稼苗上浇硫酸、浇开水;当儿子在学校里受尽同学孤立、老师歧视时,他们做父母的不但没给儿子一丝一毫的安慰,反而还打他骂他,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不是周弘老师及时出手相助,他们恐怕早就把儿子逼成精神病患者了!

小雪飞回到郑州读初中,学习很努力,期中考试时除英语外,各科成绩都不错。

成绩发下来那天,学校召开家长会。坐在李群旁边的一位妈妈对李群说:“我儿子英语才考了20多分,他爸爸不打死他才怪!”李群把手里的卷子给那位妈妈看。对方大吃一惊:“也20分?回家打不打孩子?”李群笑着说:“打?一打连这20分也没有了。再说,有什么比儿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呢?我爱的是儿子,不是分数。”

李群开家长会回来,小雪飞连忙问:“老师批评我了吗?”老师的确批评他了,说他上课说话。但李群说:“没有,老师说你有几年没念书,全靠自学,各科成绩都不错。至于英语嘛,儿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去。”小雪飞抱住母亲,用力地点点头。李群婉转地说:“儿子,下课时咱把话说完,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讲。好不好?”小雪飞答应了:“妈,您放心吧。”

刘大年也像妻子一样,批评儿子时非常注意措辞。家长会说话,孩子才能听得进批评。儿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刘大年也是先表扬几句,然后才像朋友似的给儿子分析,最后问:“这件事如果这样做,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一次,老师打电话给刘大年:“你儿子嫌我讲课快,跟我拍桌子。”小雪飞回到家,刘大年照例问他心情好不好。小雪飞说:“同学们都觉得新老师讲课太快,却不敢说。我去跟老师说了。”刘大年表扬儿子:“你能从同学的利益出发,敢跟老师提意见,说明你有责任心,也有勇气。”见儿子鸡啄米似的点头,他把话锋一转,“如果能态度好一些,对老师尊重一些,那么,这件事就完美无缺了。谁都有自尊心,被伤害自尊的滋味不太好。对不对?”小雪飞表示同意:“是的。我太冲动了。”刘大年拍拍儿子的肩,信任地说:“我相信你会处理好和老师的关系。”

第二天,小雪飞一进家门就高兴地对父亲说:“我向老师道歉了,我们又像哥们一样了。”刘大年立刻表扬他。

现在,刘大年一家生活得很幸福。晚上,一家三口围着餐桌,每人讲一段笑话。晚上9时至9时30分是家庭读书时间,他们每人把读到的好文章念一段和大家分享。有时,父亲读的是小雪飞的作文,读到精彩处还摇头晃脑。有了父母的欣赏,小雪飞越来越爱写作文,文章也越写越漂亮了……

有了父母的理解,有了家庭的温暖,小雪飞心情好了。他心情一好,成绩也上去了。

李群觉得很好笑: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妙,拿着刀子向儿子要分数时,儿子分数越来越少,还差点儿成了精神病患者;现在只关注儿子过得是否开心,却拣了西瓜,芝麻也不少!

上一篇:爱,是永远不会泯灭的 下一篇: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三道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