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09 07:11:17

浅谈学前教育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一些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展的人。

一、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只是一个悲剧。”幼儿入园之后接触最为频繁的对象是他们的同龄伙伴,幼儿之间的互相作用对其社会化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更胜于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幼儿交往的客观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1、在教育活动方面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幼儿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一些交往的情境,让幼儿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比如:根据某些孩子想独占玩具而争吵打架的现象,教师可编一个故事:“大家都想玩的玩具坏了”,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组织幼儿讨论:玩具坏了怎么办?抢坏了玩具大家的心情会怎么样?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但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协商的语言应怎样讲?教师也可以有意识请经常争抢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懂得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共同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2、在日常活动中。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注意观察和引导幼儿人际关系中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同时鼓励幼儿多交朋友。当出现矛盾时,请同伴与当事人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老师不要直接干涉,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议,引导其观察、体验别人的情感,引发其自身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减少对成人的依赖。

为了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其他班去与别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朋友。每天户外活动时,老师也应该鼓励他们去和别班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可以锻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利用国际象棋活动,促进幼儿交往的发展

国际象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项目,它的对弈不仅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幼儿同伴间的一种合作游戏,完美的对弈需要两个棋手的默契合作才能完成。而且国际象棋活动提供了师幼互动的一个平台。比如在晨间活动、午间活动时,经常可看到师幼对弈的情景,对弈时,老师在幼儿眼里成了平起平坐的对手。通过对弈拉近了老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使幼儿通过与老师、同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

同时,国际象棋活动带有较强的竞争意识。通过下棋中,能够学会学习与人接触、与人交流,学会交往、学会交谈。接触各式各样的对手,把自身所有的智慧、心理素质、说话能力、技术水平等等都运用一遍。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挑战,结交许多的朋友。随着比赛机会增加,经验也就随之增加,逐渐融入国际象棋的小社会,为今后融入大社会,提供心理的承受力和接触交往的经验。

综上所述,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象棋活动,能够很好地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三、利用创设环境,增加孩子与家长,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

让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我们班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划出了一大块墙面,开辟了主题墙,让孩子们与家长们共同合作去商量他们的作品,他们经过共同努力,成了环境真正的主人。

合作是成功的阶梯,孩子们在布置主题墙活动中能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完成任务。幼儿通过相互讨论和协商,完成了形式多种多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合作画。而我们班的主题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每天都有幼儿和他的朋友站在自己创设的板报栏下兴致勃勃讨论着,幼儿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分享着,介绍着他和他朋友一起画的画。而我呢,也在观察着、分享着、回忆着我们班教师和幼儿一起成长的过程。

四、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家庭中,合作是亲子间平等关系的一种表现。父母与子女在年龄上虽有很大的悬殊。但在人格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民主的态度在理解和尊重孩子。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说:“孩子在家的表现跟在幼儿园的表现截然不同。”针对这个家长的话,我想父母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也不要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进行合作,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对孩子而言,参加家庭会议是最有诱惑力、最新鲜的事情,并因为能与父母“平起平坐” 讨论家庭大事而感到自豪。孩子正因为这,回到幼儿园跟我很炫耀地说:“老师,我昨天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开会啦!”是啊,孩子正因为这么点事就感到自豪,咱们的家长为什么不给孩子自豪的机会呢?家长应该讲究合作的技巧,想办法赢得孩子的合作,从而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任意训斥和打骂他们。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那只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这种孩子不可能在将来有所作为。能与人交往并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能与人合作交往则显得孤独和不幸。孩子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只要家园密切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素质就能得到强化与提高。会交往的人如同拥有开启人们心门的金钥匙,也为我们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学会交往,会让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走出自己亮丽的人生。

上一篇:旅游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的四个注意点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