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2-05-09 01:17:23

关于培养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研究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阶段所开设的生物实验这属于重要手段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借助于将实验当成载体的探究活动,以便做到让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意义与过程进行体验,有效促进转变工作方式,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以激发,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的目的实现。有鉴于此,实施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其目的不仅局限于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了解实验方法与原理以及动手能力提高,还应该将分析实验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使得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实验能力

引 言

由于生物这门课程则是一门借助于实验与观察当成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验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环节当中,能够做到让学生有效的形成基本的生物学理念,将生物知识进行理解与巩固,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以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以下则通过几方面来简要说明培养中学生实验能力。

一是对药品特性与仪器原理明确,使得学生的使用能力得到培养

长期以来,根据教育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比单要知其然,甚至还应该做到知其所以然。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如果不能够透彻的了解药品特性与仪器原理,这就不能做到让学生使用能力形成。比如学生选择低倍镜或者高倍镜,往往出现的情况则是并不能够按照观察对象的特点与观察目的做出正确恰当合理的选择,通常受到对低倍镜与高倍镜的特点并不了解,加上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导致学生在做实验的开始阶段就立马就使用高倍镜,在他们的印象当中总觉得高倍镜相对于低倍镜来说,则能够更清楚的进行观察。学生在使用上的盲目性则是由于学生对于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做到充分了解,也并不知道高倍镜放大的倍数大,分辨率高,可是由于所看到的只是很小的实际面积,也就是有着比较小的视野。当出现越高的倍数,这就使得所观察的材料有着更薄的厚度,从这可以了解到,高倍镜的适用范围则是对细节与局部的观察。而低倍镜能够看到比较大的面积,其适用范围则是对材料的整体结构的观察,加上能够对观察目标的寻找。当学生对于这些基本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对高倍镜与低倍镜的合理正确寻找。当将低倍镜往高倍镜转换之后,所出现的是那种不太清晰的图像,而这时候价格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这就能够出现比较清晰的图像。而学生对于以上所提到的操作方法与基本原理充分了解之后,这样才能做到对高倍镜的正确使用。而在多余学生实验过程当中使用药品的能力明确方面,比如在对叶绿体素的提取环节,这就必须要让学生对于叶绿体色素这属于有机物进行了解,这就能够在有机溶剂当中溶解。能够做到让学生了解到叶片细胞液当中的部分有机酸将叶绿素当中的Mg2+替代而转换成为去Mg2+的叶绿素,这对于观察叶绿素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为啥不能让层析液浸没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提取液选取为丙酮,在研磨之前还应该加入少量的碳酸钙这种碱性盐。从这就能够了解药品的特性只有让学生明确之后,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使得学生的使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是注重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与实验程序的能力培养

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绝对不能按方抓药,也不能只是对结果强调,而对过程忽视。有鉴于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积极指导学生对于在整个实验当中的所有步骤所发挥的作用、所有处理意义以及各个步骤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去认真分析,以便从中寻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与研究事物。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针对实验失败的原因查找高度重视,这就导致能够对学生提高实验能力产生有利的作用。比如在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实验过程当中,其中的步骤为:培养、解离10%HC1、漂洗、染色、压片、观察。而在这些步骤当中,必须要做到让学生明白在10%的HC1溶液当中浸泡根尖所起的作用就是要对于细胞之间的果胶质溶解,从而有着更为松散的根尖细胞,这就对压片提供方便,要是少了这一环节,那么就比较难压散根尖细胞,而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得比较困难。教师在实验过程当中必须按照不同的学生程度与涉及原理难易,积极指导学生对于实验的过程进行正确理解,使得能够对实验现象认真分析。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施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做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进,胡位荣,曾小龙.农村地区提高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对策[J].学理论,2010(21):302-305.

[2]耿建.“引导-活动-总结-应用”的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物理教学探讨,2010(03):12-14.

[3]韩秋.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155-156.

[4]范曾丽,杜长忠,廖咏梅,等.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方案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437-442.

上一篇:化学教学语言及其艺术探讨 下一篇:如何构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