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2-05-09 12:31:48

新常态下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

【摘 要】中小微工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但由于近年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低迷,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大。中小微工业企业如何健康发展,值得探讨、研究。

【关键词】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对策

中小微型工业企业按行业划型:根据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中小微型工业企业按行业划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回答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时说:中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5%,税收贡献占到了50%以上,出口超过了68%,吸收了75%以上的就业。所以,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中小微工业企业在中小微企业中占比最大。中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受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低迷,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下行压力大。中小微工业企业出现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税负重、生产成本高、利润低,经营困难等问题。作者长期从事基层中小微工业企业服务工作,并以南平市延平区工业为例,探索新常态下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延平区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延平区共有中小微型工业企业3900多家,初步形成了林产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就业人员近9.1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31.5%,是延平区投资、就业和税收的主体。自2011年以来,在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加之受企业借贷纠纷的影响,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一是对经济贡献下降。2013年工业总产值194.8亿元,其中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64.2%;2014年工业总产值212.3亿元,其中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3%,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62.8%。二是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2011-2013年,规模工业停产半停产企业17家,2014年一年负增长规模工业企业达34家。三是资金短缺。中小微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受国家信贷政策调整以及民间借贷的影响,银行放贷谨慎,甚至压贷、收贷,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一些中小微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的主要原因。四是市场疲软,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由于经济下行,特别是房地产政策调整和重点基础设施投资下降,导致延平区的林产加工、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不景气,同时劳动力价格每年增速在20%以上,融资成本、营销成本等也在逐年上升,使得中小微工业企业举步为艰。

二、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延平区中小微工业企业中资源利用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少。如延平区的林产加工企业是典型的资源利用型企业,生产以指接板、生态板为主的低端产品,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纺织服装企业是来料加工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无自主品牌;饲料加工生产企业100多家,产能上亿且生产预混料的企业仅3家。全区往往一种产品多家企业在生产,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压低了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抗风险能力差,遇到行业不景气,同一产品的多家企业都将面临困境。

二是融资难。2011年以来,受金融大环境及企业借低贷纠纷影响,银行在放贷上更加谨慎。目前银行对运行良好的企业采取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方式放贷,而中小微企业一般不动产规模较小,缺乏足值有效的抵押物、质押物;一些企业未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证和房产证或“两证”不全,银行无法向企业放贷。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一方面多数企业不重视或缺乏资金,未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延平区在福建省属欠发达地区,企业在员工薪酬、福利、个人发展上缺乏吸引力,难以留住人才。

四是发展环境不宽松。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但从实施效果来看,收效甚微,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宽松:一是政策门槛高,多数企业无法达到享受标准;二是相对福建省来看,延平区项目少、企业少,可争取到的资金补助和惠企政策少;三是延平区多为粗放型企业,缺少高新技术和成长型企业,只有较少企业能享受到具有引导性的惠企政策;四是延平区财政困难,执行有关惠企政策压力较大。

三、促进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改造、整合、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往往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单一、产能低,市场竞争、抗低阶能力低,正好借此时机,以改造、整合代替关停,以提升淘汰落后,鼓励、引导企业向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废物回收利用、节约能源资源方向发展,以优化资源利用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结构。

二是延伸上下产业链。引进产业链短缺产品生产项目,形成关联企业产品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如推动林产加工业从生产板材向生产家具、工艺品等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三是推进企业重组。引导产业相关、业务相近、资源相同的企业重组整合,通过重组,企业的资产、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将大大提高,从而增强企业抗低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纺织服装业通过重组后,可从外向型转为内需型,向打造自主品牌成衣生产方向发展。

2.推进科技创新

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要从科技创新中找出路、要效益,鼓励企业转变战略思维,从要素投入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型。

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用于奖励创新型企业,以鼓励企业主动开展创新和企业转型,避免企业因科技创新投入大,造成后续生产困难的境地。

二是企业自身要舍得投入,向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等要效益。管理创新上,要摒弃家族意识,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产品创新上要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包装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级我强”;品牌创新上,要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提升;营销模式创新上,要适应时代要求,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营销模式创新的新途径,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要树立用人、聚人、培养人才意识和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留住人才,就是给企业留住企业的未来。

3.加大金融支持

2015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有“银行也是弱势群体”这么一句话,先不评论说这句话人的立场,但至少能说明: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除了大多数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银行业的损失也不小。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赢利。

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要加大金融对企业的支持。

(1)银行方面。要正确认识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发展的关系,并努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调整信贷方向,扩大信贷规模。对正常经营但资金一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实行差别化信贷倾斜政策,以增加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给予利率优惠等方式支持,避免陷入民间高息融资漩涡。二是创新信贷服务和产品。创新推行“无间贷”、“连连贷”等不还本直接续贷方式,减轻盘贷压力;拓展设备抵押、存货抵押、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等信贷产品,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符合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改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这样企业和银行才能双赢。

(2)企业方面。一要规范内部管理。企业要规范内部财务管理,提高酱动运作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信用水平,给银行信心,创造满足融资需求的很好条件。二要拓宽融资渠道。中小微企业要降低对银行融资的依赖,采取合作、联营、参股、扩股等多种形式吸收外来资本,有条件的、发展好的要做强做大并争取上市,通过股票发行募集社会资金。三要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要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修炼内功,以适应市场变化,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3)政府方面。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纠正银行单纯追逐利润、“嫌贫爱富”、“旱涝保收”的观念和行为,督促银行对有市场、能正常经营,但流动资金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不减少信贷规模、不提高信贷门槛、不随意抽代贷、不随意压贷、不釜底抽薪。二要加强政银企合作。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加强银企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政府也可以设立“中小微企业帮扶基金”,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让企业得到盘贷支持。三要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加强民间资本的管理,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入股地方股份制银行,使民间资本回归实业,实现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动作,改善金融环境。

4.优化发展环境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

一是要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环境。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已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范市场监管,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依法依规为中小微企业“松绑”,让企业轻装上阵,增添活力和创造力。

二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政府不可任性,要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并“马上就办”且限时办结;同时要规范行政职能,切实加强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杜绝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等不正之风。

三是要加大投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要素环境。政府特别要在人才、资金、土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如要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为企业招揽人才提供帮助,并有针对性地对待岗人员进行培训。

四是要做好正面宣传,提振信心。提倡“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理念,提振做实业者的信心,加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引导企业专注于实业,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前途,使实体经济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作者简介:

魏国胜(1969-),男,汉族,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学历:本科,现职称:经济师(工商管理),研究方向:区域工业经济。

上一篇:现代企业如何开展员工培训 下一篇:物流运输绿色化的分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