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升思考

时间:2022-05-09 03:12:54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升思考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创业教育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出发,探索创业教育对提高就业能力的意义。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需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缺失占很大比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在就业岗位中自身的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培养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能促进更多的谋业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业者,能带动甚至是引领区域经济。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充分利用京津两地的发达经济与教育优势,探索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就业教育发展的结合路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大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未来进行创新、创业所必需的能力素养,实现高校对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目的。

一、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3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有35.5万,2014年有36.78万人,再加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高校求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虽然整体就业率不低,但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一直存在。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总量压力大,另一方面却是结构矛盾性突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 新型产业的兴起等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就业岗位减少,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未改变,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不愿意去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城市工作,就业期望值与就业能力不匹配,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就业难度增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改变就业难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在就业岗位中自身的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如何抢抓机遇,改善创业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二、创业教育内涵与发展现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概念,认为未来的人应有三本“教育护照”:即为学术性的,职业性的和创业的能力。广义上讲,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职业技能,以及自我创业的方法与途径。创业教育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得到相当重视与蓬勃发展。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起于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大赛,2002,教育部启动了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政策的推动下,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快速发展。

三、创业教育对提升就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所有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应该是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同时培养其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品质,能拥有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调节控制情绪、人际交往等能力。创业教育的开展能改变当前一些大学生们眼高手低,不愿意去偏远城市,基层等局面,更多的激励大学生们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实现从依赖到自力更生,自我就业。

(二)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

创业教育注重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案例中学习以及真实生活中学习。高等教育需要真正把“课堂学的”变成“工作用的”;同时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主动设置工程型、应用型专业,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与机会,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从意识、情感、心态以及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夯实了大学生的就业基础,有利于大学生们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工作;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们自我就业的激情,增加创业的概率,实现自我创业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的整体压力。

四、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将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首先,树立适应时展的新的教学管理理念,摒除传统的以学术知识传授为主的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实行“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发展与工作相关学习的实现途径;鼓励全体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动科研成果进课堂。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将就业能力培养引入到教学课程中,建立范围宽广的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促进从学习到工作的转变,从学校的各个阶段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教育的学习全程化、多样化,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最后,构建基于国际先进标准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办法,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促进评价的总体性、灵活性、有效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关系到教育的成效。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有一支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少,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需要加强自我建设,利用一切机会自我学习,成长。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高校需要给教师创造可学习的条件,对教师要有相应的培训制度,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教师自我进修、参与教改科研。同时针对大部分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也少有企业工作经历的现象,与企业开展联合培训,加强教师实践锻炼的能力,同时打造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三)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一方面需要加大学校的实践教学投入,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行业的联系,构建产学研综合创新平台,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推进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既要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导师,让他们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参与授课,推进专业和行业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到基地参加见习、实习、调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掌握进入社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高校以及企业等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框架下,构建长期发展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栗蔚菁.课程设计: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

[3]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50).

[4]施莉.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9(1).

[5]闫广芬.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6]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J].教育研究,2010.

[7]曾伟,白凤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9,30(2).

作者:刘祥英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上一篇:中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