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解析与满分作文展评(课标卷2)

时间:2022-05-09 02:05:10

高考作文解析与满分作文展评(课标卷2)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于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2015年新课标2的作文题同前几年一样,是新材料作文。“谁更具风采”材料取于现实生活,紧扣时代主题,提供了更为开放的选择角度,与社会现实结合得更为紧密。材料内容明白清晰,便于考生审题立意,快速上手。材料提供的题意符合时代精神,呼应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代梦想,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发现美等方面切入写作。

材料所举三名候选人中,小李笃学敏思,是“科技创新”的代表;老王“爱岗敬业”,是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大国工匠”的代表;小刘酷爱摄影,是“酷爱艺术”的代表。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实际上是尊重考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三种人,三种导向,有助于考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写出自己满意的答卷。

考生只要选定了写作对象,就可以对所选对象成功的原因进行探究,或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或歌颂他的精神品质,表达赞美之情,或具体说明他在所属领域里的不凡成就。这些,都是写作本题最基本、最原则的要求。但要真正写好本文,还必须利用题目的发散性,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过去联想现在,由现在联想未来,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才能摆脱材料的约束,有所创新,写出出类拔萃的好文章。

【满分作文】

“大国工匠”成功探源

一考生

今年五月,央视新闻推出《大国工匠》节目,举荐了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心有理想,身怀绝技,爱岗敬业,用智慧的双手和匠心筑梦的事迹。这群普通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考研考博,而是心无旁骛,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脱颖而出,跻身于“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业界不可或缺的人才。全国总工会组织“大国工匠”到大中学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大国工匠”的成功之源是什么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国工匠”虽然岗位不同,年龄有别,文化程度不同,但他们心怀梦想,爱岗敬业;他们意志超群,技艺精湛,千锤百炼。有的上百万次錾刻却无一次失误,有的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有的在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无一丝漏点,有的检测手感比X光还精准。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凭的是传承和钻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国工匠”的心灵深处有一潭流淌的活水,他们有心无旁骛、团结协作、建功建业、开拓进取的“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敬业,报效国家。

当今,各行各业中,都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渴望功成名就,却缺少创业的“成功之源”。心存浮躁,缥缈不定,大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既不爱岗,又不敬业。好高骛远者,挑肥拣瘦,这山望见那山高;粗枝大叶者,不求“过硬”,但求“过关”;不务正业者,不看书,不学习,股票涨跌他着急;滥竽充数者,装腔作势,“占着茅坑不拉屎”;三心二意者,心不在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投机取巧者,以假乱真,损人害己;不良竞争者,相互拆台,尔虞我诈。如此等等,何谈爱岗敬业,报效国家?

爱岗敬业,筑就人生美梦也好;报效国家,践行人生价值也罢,都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大国工匠”的“成功之源”,就根植于职业道德与执着情感之中。表面看,爱岗敬业是利他;实质上,爱岗敬业也利己。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统一体。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高科技时代,不满足社会需求,单打独斗,个人的追求将一事无成。

“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生动地表明,在科技领域发展,只有爱岗敬业、开拓进取、通力合作、精益求精的人,才能用自己的技术技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简评】

这是一篇言近旨远的议论文。文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挖掘了“大国工匠”成功的共同源泉,就是他们的心灵深处流淌着一潭“爱岗敬业,报效国家”的活水。这一点对于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和今后的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章旁征博引,正反论证,阐述了大国工匠的成功之源。时鲜素材的运用,融会贯通,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有的上百万次錾刻却无一次失误,有的……”这一组排比句,用起来如蜻蜓点水,读起来畅快淋漓。

文章针砭时弊,列举“既不爱岗,又不敬业”者的表现时,化用了《反对自由主义》中的文风,成语俗语随手拈来,理趣相融,相得益彰,其语气势如破竹,振聋发聩;其句式长短结合,鲜活灵动,一气呵成。

两小儿辩日

一考生

读到小李、老王、小刘三人的事迹,我都喜欢。如果问我谁更具风采的话,那就是酷爱摄影、发现美、传播美的小刘了。

我原本对摄影并无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世界风光摄影获奖作品在贵阳孔子学院展出,我有幸参观了大师们的摄影作品,因两“小儿”对《坝上日出》的争辩受到启发,开始热爱摄影,成为摄影大师的忠实粉丝。

那天,我随参观的人群走马观花似地浏览了几个展厅,最后来到极致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厅。这个展厅展出的都是获奖之作,然而大多数游客都是走走过场,驻足者寥寥无几。

我与川流不息的游客擦肩而过,看见两个小孩在一幅叫“坝上日出”的作品前争论不休。我询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小儿说:“我认为这个摄影师真了不起,让我们品味到坝上日出的空灵与壮美。”另一小儿说:“是大自然了不起,大自然本身就很神奇很壮美嘛。”一小儿又说:“我看过很多日出的作品,只有这幅看不到太阳的日出,才让我如此震撼。”另一小儿又说:“我也喜欢,只不过我是喜欢大自然的神奇。你说对不对?”两小儿把目光转向我,显然是要我进行评判。我说:“你们谁对谁不对,我说不好,不过你们都认为这幅作品壮美神奇,就足够了。”两小儿笑着说:“貌似公正,原来是和稀泥。”

汗颜,我虽然比他们年长,但对摄影一窍不通,对两小儿的批评无言以对。

晚上,我饶有兴致地上网查阅资料。原来这件摄影作品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摄影师在内蒙古赤峰创作的。他头天就改变去北沟的行程,涉水跋山去了人迹罕至的大红沟,一夜苦守,终于在清晨的烟雾缥缈中,发现了坝上日出的壮美奇观。他采用避开太阳、压低机位的朦胧技术,完成了这件令人震撼的惊世之作。《坝上日出》独压群芳,从数百件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极致摄影大赛的极致气质奖。

现在我明白了,两小儿的观点都正确,只不过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如果没有大自然神奇的美,再好的摄影师也拍不出如此惊世之作;反过来,如果摄影师没有热爱大自然的赤诚之心,即使有美景,同样拍不出如此惊世之作。正如这位摄影师所说:“心中有爱,什么美景都可能发现。”

一夜梦呓,面对万道金光从白桦树间穿透而出的《坝上日出》,我那沉静的心仿佛被阳光唤醒,沉封已久的快乐被释放,心情豁然开朗,去迎接东方那一轮壮丽而璀璨的日出。

【简评】

这是一篇极富文采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以《坝上日出》这幅摄影作品为线索,贯穿全文,记叙了“我”由对摄影并无兴趣,到开始热爱,最后成为摄影大师的粉丝的全过程。故事曲折生动,跌宕多姿,生动地表现了“心中有爱,什么美景都可能发现”的主题。标题仿《列子・两小儿辩日》,丰富了本文的文化内涵。文章以梦呓结尾,突出了作品对“我”精神方面的感化,蕴含了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摄影师的风采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文中描写了两小儿争辩《坝上日出》的生动情景,充满童真童趣。文中对参观人群和查阅资料等细节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对文章主旨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绿叶的风采

一考生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一夜之间,成为国际学术界响当当的领军人物,独揽生命科学之风采。在我们为他的成功喝彩的时候,不免有人要问:小李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是他的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吗?

是,也不是,别忘了材料中“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的提示,这说明,小李成功的背后,有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这才是小李成功的秘密。

当今社会分工越发明显,正逐步向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合作方式是时展的必然。俗语云“孤雁难飞,孤掌难鸣”,“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人心齐,泰山移”,“众擎易举,独力难成”等,强调的都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巴比塞说过:“个性和集体融合起来,不会失去个性;相反,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

韦伯斯特也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可见,小李的成功,取决于他所在的团队以及他与团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李的成功便是这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说到“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我便想到了大雁。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在同样时间内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

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据统计,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从2012年开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中华之光”朱光亚、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都是出自一个英雄团队。

大量事实证明,成功者的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团队,一旦失去这个团队,很可能一事无成。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英雄叫安泰俄斯,他同敌人决斗时,如果遇到困难便往大地母亲身上一靠(他是大地女神的儿子),便获取新的力量,所以没有哪一个英雄能与他抗衡。赫拉克勒斯观察到了他的弱点,在交战中把他举到空中,不等他靠近地面就把他扼死在空中……

“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意思是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团体对他的支持和帮助。

假如小李是娇美的红花,他身后的团队是绿叶的话,我们讴歌红花风采的同时,难道不应该也讴歌绿叶的风采吗?

【简评】

这是一篇立意独到的议论性散文。作者的成功在于他由小李想到了他率领的团队,于是借助小李成功的秘密,阐明了“成功者的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团队,一旦失去这个团队,将一事无成”的道理。从而达到了讴歌团队风采的目的。

文章中,俗语、名言、故事和名人事迹随手拈来。正反事例,旁征博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对鲜为人知的哲理故事叙述详尽,对大家熟知的风采人物点到为止,化枯燥的说理于趣味的故事当中,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文章结尾引用“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将议论引向深入,同时采用比喻和反诘,卒章显志,借讴歌绿叶的风采,抒发了作者对团队风采的赞美之情。标题“绿叶的风采”让文章文采斐然,美不胜收。

上一篇:“补课”呼声暴露了什么 下一篇:反“禁补令”的实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