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05-09 12:21:39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创新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政策逐步的发展和教育革新的不断深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意义、定义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剖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创新

大学生是稚嫩的,更是充满希望的。全方位强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这些希望的苗子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定义

载体,其基本含义是:某些能传递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随着社会社会发展的进步,载体的含义从自然科学领域延伸到社会科学领域,具体到不同的学科,对载体概念内涵的界定及其运用就出现很大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1]。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主客体之间是通过一定形式联系起来的,我们就把这些能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内容,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和操作,主客体可借此发生互动的形式,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能够承载物质的物质,二是能够为主客体所用,三是主客体可以借此产生互动。通过一定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内在规律的要求,而且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对具体载体的认识不够清晰,有时候甚至出现偏差。这就导致教育者在实践中尽管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了某些载体,但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创新的具体形式

从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出发,归类如下:

1.以课堂教学创新为载体

高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活动,将教学载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体系的主导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和行为特点决定的。德国近代大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2]因此,在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过程。目前“‘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3],我们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除此之外,也要在其他的教学活动中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课堂教学作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我们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创新传统的灌输方式。过去只把受教育者当作被动的容器,采用填鸭式、命令式、教条式的硬灌。灌输方式的创新就必须实事求是,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正确运用软硬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理性说服灌输、体验灌输、情景灌输等途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教育者积极有效地接受教学内容,由感觉提高到深刻认识。二是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需要。教学中要紧密围绕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社会热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开展讨论交流,促使学生深入钻研理论从而深化理论。

2.以实践活动创新为载体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实践活动之中,使人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觉悟。相较于其他载体,实践活动载体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参与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身兼活动的设计者与参与者两种角色。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师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吸引力和覆盖面,使设计者成为参与者,才能完成教育的过程,实现通过活动实施教育的目的。二是趣味性。将教育信息渗透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中,参与者就能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下,自觉体悟到一定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把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然而,不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在光线的表面下未必能起到教育的效果,甚至还会有反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紧密结合形势与内容。在制定设计实践活动中,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避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或者一味迎合大学生的爱好,弱化活动隐含的思想教育信息。其次要注重活动的指导。明确各项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尽可能地将活动与学校的中心工作联系起来。挖掘和提升师生组织活动内在思想教育信息,及时制止思想消极的活动。最后要积极鼓励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大学校园内的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本身是没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但只要是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都诠释着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高尚品德,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

3.以互联网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仅有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网络载体作为一种新形式的载体也应运而生。它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现代的载体。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宣布,2010年全球网民人数将超过20亿。根据2010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4.2亿。这意味着全球每5个网民中,至少有一个是中国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思想政治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传播,互联网日益成为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广大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深入研究,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把握主动权,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但是网络载体具有交互性、虚拟化、受众广、容量大、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就像一把双刃剑,先进的思想内容如果不能占领主要阵地的话,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思想内容就会挤进来,抢占网络空间,因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性是传统载体无法比拟的。它覆盖面广、手段灵活多样、内容生动形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既有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有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中沉溺网络游戏、聊天、浏览黄色网站等消极行为,甚至西方资本主义不良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传播泛滥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学校要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首先要切实加强网络的领导管理,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络运作,在领导体制上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其次要加强技术管理,加快网络信息管理队伍的专业化,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最后要通过各类形式的活动,增强师生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同时也辅以必要的法律、行政手段加以规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复杂而又充满挑战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展与创新的主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6.

[2]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清华,任建波.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及运用[J].常熟高专学报,2004,(6):76.

上一篇: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学生自信心培养探析 下一篇:加强五年制高师历史课堂教学的师范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