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08 06:50:54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5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对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院内感染率、医生满意度以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干预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以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作为一种临床诊疗与抢救的有效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之中,作为一种应激源往往会使得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应激反应[1],并出现紧张以及畏惧等不良心理,引起患者生命体征与情绪不断产生变化,甚至会影响麻醉以及手术的正常运行。本研究主要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之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50例手术患者及本科室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4~76岁,平均(45.97±5.86)岁;疾病类型为:头颅外伤12例,急性阑尾炎8例,急性胆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胆结石4例,肾结石5例,其他类型疾病11例。护士组中,年龄20~33岁,平均(28.79±5.55)岁;学历分布: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

1.2方法 ①对外界环境的风险管理。首先,手术室应该有合理而又科学的布局。手术室分为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要求温湿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5%RH~60%RH。一个安全又舒适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操作者和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应该加强手术室电气设备的维护。其中包括手术床、无影灯、净化层流设备、电刀、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设备良好运转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之一,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设备受到损毁。②加强患者的风险管理。首先,防止接错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者时,持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单与病房护士和患者家属三方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以及手术部位和侧别等信息,待患者被护士接入指定的术间后,由该手术室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重新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或信息。

1.3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使用的生存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对如下几点内容进行评价,即: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等,总分为144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文数据加以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手术室风险发生率对比 见表1。

2.2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医护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对比 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院内感染及医生满意度分别为82.00%、10.00%及70.00%,实施后分别为98.00%、0%及100.00%,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3.920、6.278、7.029;P分别为0.041、0.032及0.027)

2.3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见表2。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078,t=12.039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护理风险的存在,使其与护理制度、纪律性,护理设施、护患沟通等问题密切相关。手术室风险管理是通过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鉴别、评估和预防,从而减少风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意外伤害。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效果显著:①大大地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推行已有数年的时间,通过我们的不断坚持、监督以及方法改进,将"无缝隙护理"的理念渗透至护理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手术室护士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素质。术前器械物资准备更加地充分,满足手术所需,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我们积极地转变观念,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专业理论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1]马讳娟,冯文珍.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50-1851.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外科术后拔除尿管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