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5-08 05:26:54

水稻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从不同收获期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着手,探究了不同收获期水稻茎秆倒伏对水稻的影响,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采取对不同收获期内的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效果进行设计性试验,依照研究指标进行了对应试验观察。试验结果显示,倒伏指数以倒4节间最高,以倒1节间最低,即倒4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差,倒1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强,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其抗倒伏能力。

关键词 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收获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013-02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收获期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特进行了本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辽宁省盐碱地试验基地开展。主要选取盐丰47、盐粳218、盐粳377、盐粳456、盐粳1001作为研究材料。试验过程中依照控制变量法要求在保证水稻单一变量的原则下对水稻基地环境进行统一控制,生长基地土质、肥力均相同,适宜水稻生长。

1.2 试验方法

试验中随机划分试验田进行设计性试验,试验田面积24 m2(8.0 m×3.0 m),试验区域随机排列。4月26日进行播种,6月2日采用机械插秧方式进行移栽。移栽过程中控制行间距为30 cm,水稻秧间隔为16.5 cm左右,防止移栽密集造成的死苗现象。生长过程中给予适量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使用过程中依照水稻生长状况控制好肥料用量及施肥时期[1-2]。其余浇灌、虫害防护和科学施肥等都要按照一般规定处理[3-4]。

1.3 调查内容及测量指标

在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3个不同收获期各选取5穴水稻植株,对每穴中选取的植株进行随机抽取,保留2株主茎,共10株。对保留的水稻主茎进行处理,防止出现失水现象。对水稻株高、穗长、节间长、鲜重及基部以上部分的宽度、厚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完成对水稻茎秆指标数据的采集[5-6]。数据采集完成后依照濑古秀计算方法对茎秆抗倒伏能力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各茎秆的抗倒伏效果,具体操作如下[7]:选取茎秆,给予适当处理防止其失水。将茎秆置于电子秤上,秤置零。在茎秆节间悬挂仪器,依次在仪器中加入沙子,直至茎秆折断。折断后将容器连同沙子进行称量,称量后所得数据即为节间抗折力(g)。倒伏指数计算公式:倒伏指数=弯曲力矩÷抗折力×100。

1.4 数据处理

主要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通过DPS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抗倒伏指标进行研究[8]。

2 结果与分析

2.1 倒伏指数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水稻茎秆倒伏指数以倒4节间最高,以倒1节间最低,即倒4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差,倒1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强。不同收获时期水稻茎秆抗倒伏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水稻茎秆的倒伏指数与弯曲力矩成正比,与茎秆的抗折力成反比,倒伏指数越小的植株越不易发生倒伏(表1)。

2.2 茎基宽与基部壁厚分析

水稻茎秆从基部向上各个节间茎基宽逐渐增大,基部壁厚也逐渐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在生长的过程中茎秆基部的粗度不均匀,各个节结之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塔形生长趋势,从而使各个节间出现明显茎基宽与基部壁厚差异。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人员要控制好水肥用量,通过合理施肥提升茎秆生长效果,保证茎秆能够向长、粗发展(表2、表3)。

2.3 相关系数分析

株高与倒伏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两者之间呈现线性关系;节间长、穗长在一定程度上与倒伏指数发展趋势一致,以倒4节间最为明显。上述指标表明株高、节间长、穗长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茎秆抗倒伏能力指标。上述指标过高时可以直接导致植株整体性能降低,抗倒伏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通过对应手段对上述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保证茎秆抗倒伏能力,提升水稻产量(表4)。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茎秆倒伏指数以倒4节间最高,以倒1节间最低,即倒4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差,倒1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强。水稻茎秆从基部向上各个节间茎基宽逐渐增大,基部壁厚也逐渐增加。株高与倒伏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节间长、穗长在一定程度上与倒伏指数发展趋势一致,以倒4节间为最明显。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作为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资料显示,茎秆抗倒伏能力较低时可以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限制了水稻的产量质量,提升抗倒伏能力已经势在必行。研究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对水稻产量有着积极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进行研究,对气候条件、种植栽培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合理控制,抗倒伏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但并未在本质上深入挖掘,同时合理地灌溉和施肥还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为植株提供必要养分,改善其抗倒伏性能,当然,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与气候、土壤、肥料等因素有着一定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张俊,李刚华,宋云攀,等.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两生态区的抗倒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3(4):682-692.

[2] 杨艳华,朱镇,张亚东,等.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11(12):1181-1187.

[3] 彭世彰,张正良,庞桂斌.控制灌溉条件下寒区水稻茎秆抗倒伏力学评价及成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9(1):6-10.

[4] 郭保卫.水稻有序摆抛栽超高产形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5] 李旭,毛挺,付立东,等.滨海稻区水稻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50-54.

[6] 郭玉华,朱四光,张龙步.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茎秆生化成分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89-91.

[7] 肖应辉,罗丽华,闫晓燕,等.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J].作物学报,2005,31(3):348-354.

[8] 邹德堂,秋太权,赵宏伟,等.水稻倒伏指数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8(2):112-118.

上一篇:潍坊市丘陵区旱薄地花生缓释肥试验研究 下一篇:谷子新品种张杂谷10号配套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