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业资源型城镇产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08 04:48:28

浅谈矿业资源型城镇产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和迫切的。资源型城镇应如何制订产业规划,以防随资源的枯竭而衰落,是关系区域发展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产业规划,可持续发展 ,协调建设

Abstract: China resources city industrial planning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necessary and urgent. Resources should be how to formulate industry town planning, in case with the exhaustion of the resources and decline,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key problems of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words: industry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资源型城市或城镇随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石油工业城市、矿业城市、森林工业城市等多种类型。这些城镇由于其兴起条件和背景不同,规划建设有其鲜明的个性,“点多、线长、面广”往往是资源型城市或城镇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很容易造成缺少现代化城市应有的聚集效应,在形成城市精神生活氛围和城市设施建设与合理利用方面有很一定的难度。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类城镇应如何制订产业规划,以防随资源的枯竭而衰落,是关系区域发展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1 资源型城市产业规划的必要性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的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矛盾、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矛盾、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封闭与对外开放的矛盾、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职工下岗失业增加群众生活困难与社会稳定的矛盾等。对这些城市和地区积极实施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点

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资源而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区位条件差,因而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使得城市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资源型城市兴起于地方资源的开采、开发,其主导产业、支柱性产业较为单一,城市的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发展依存度较大,这必然导致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资源的开发、开采一般都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承揽,几个巨型企业的建立支撑起整个城市的经济框架,而服务业、手工业和中小企业却得不到充分发展。资源企业吸纳了城市中的大部分劳动力就业,这又导致了人力资源结构的单一,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停留在较低层次,择业范围狭窄。世界上许多资源型城市都存在这种经济结构失衡问题,高附加值生产部门的缺乏和初级加工工业众多是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性。

3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3.1 政府在产业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成长,既取决于经济资源禀赋和现有的经济条件,也取决于适宜的产业政策。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并使产业结构成长摆脱资源短缺的束缚,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难以实现的,政府的力量也很重要。应由政府来规划产业结构,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目标,确定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并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扶持“战略产业”的起飞,诱导经济按既定的目标发展。

3.2 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资源型城市凭借丰富的资源可以高速度地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并实现初期的资本积累。为了避免城市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实现资源产业的有序适度开发和集约经营,促进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其次要适当延长资源产业的产业链,发展资源的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同时鼓励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所衍生的灾害与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久远。长期过度和非科学开采会破坏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原始地层结构,致使水、气循环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资源型城市所特有的灾害,如大面积沉陷区变形、开裂及塌陷,水系变化及水质污染,大气环境恶化及爆炸,大型露天煤矿闭坑后灾害及矿井关闭后的矿震灾害等。这些灾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极大制约了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经济规划中要考虑废矿的填充和大气环境治理等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4资源型新城规划和搬迁建议

4.1 资源型城市一定条件下考虑城市搬迁或环保搬迁

4.1.1 城市搬迁

资源型城市在两种情况之一出现时可以考虑城市搬迁:

(1)资源枯竭,并且在原城市内找不到合适的接续产业;

(2)环境恶化,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恢复或者治理恢复成本过大。

城市搬迁需要注意的2个问题:

(1)考虑可以接受的搬迁成本。资源枯竭型城市本来财政就十分困难,国家也不可能拿出许多钱来支持搬迁,而搬迁需要巨额资金,所以轻易勿搬迁。

(2)通过化整为零,分散原城市不宜生存的居住环境,城市和职工生活基地各奔东西,背道而驰,会降低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减少就业岗位,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4.1.2 环保搬迁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历史欠账多、产业布局不合理、工业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就业、环保和社会保障等压力集中在一起,交织成一个高难度的“问题复合体”。长期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污染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再发展已没有容量和空间,此时应考虑环保搬迁,就是通过城市环境容量和质量的改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采取相关措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2 资源型新城规划建议

4.2.1 产业结构影响之下的城市布局建设

城市布局与建设受到城市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政策的影响,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使资源型城市布局呈现过于分散的特征,并对城市建设造成很大因难,城市布局迫切需要进一步更新和优化组合。一方面要克服过于分散的城市布局造成了聚集效益较差;另一方面城镇体系建设要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与辐射力的地域中心,综合经济发展形成必要的优化组合空间。

4.2.2 资源新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建设

根据生态学家理斯提出的“生态脚印”理论,任何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在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达到发展的可持续性。

资源开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生产和生活分区不十分明确的城市,因为在资源型城市中,工业生产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工业用地在城市中若得不到合理规划,长远安排,所造成的空气、水质等方面污染必然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从而对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据此资源新城与环境之间一定保持协调建设。

4.2.3 不可急速城镇化

急速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率虚高;空间上建设布局出现无序乃至失控。耕地、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巨大浪费。有资源的地方可以设企业,但不一定要建城市。资源新城规划建设,一定考虑到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所提供的可能性;不可对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和蔓延式发展;更不能不考虑人与其生存条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作城市发展规划和确定用地规模时,一定要考虑后代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总之,资源型城市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对旧城改造、新城布局、城市搬迁、环保搬迁等,目的就是形成规模结构适宜、空间布局合理、分工联系密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框架和人、城、自然协调共处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张秀生,陈先勇;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

【2】王大悟;科学发展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旅游科学;2005.01.

【3】刘云刚;大庆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0.05.

【4】孙淼,丁四保;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5.02.

作者简介:张强,男,(1983~),助理工程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现在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煤矿总图及城市规划等技术研究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探析导管注浆在双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风景园林对城市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