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新课改中的责任

时间:2022-05-29 07:37:00

校长在新课改中的责任

一、校长要担起课改引领者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课程改革中,校长要引领全体师生走进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能力,在课改中承担引领者责任。为达成这一目标,校长要率先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帮助全体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人本”思想的实质和精髓。

1.强化理论学习。校长要多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如,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与新课改新教材相关的培训活动。多阅读有关新课改的书籍,如,《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评价改革》等;多交流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如,课改沙龙、读书交流会、培训汇报会等活动。

2.向同行学习。许多课程改革前沿地区如,深圳、上海、无锡、山东、北京等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这为其他地区与学校实施课改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因此,校长要走出去,向课改实验成功的地区与学校学习取经,从而使自己学有榜样,不仅校长本人要外出学习,还要组织教师前往一线课堂学习观摩。

3.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发展与需要就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强调的生本观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心中有学生,必须一切为学生,体现学生中心与主体地位。因此,可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惑,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

4.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要顺利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除了有校长的理念支撑、分管校长的组织实施外,还要求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边教边学,教学相长,共同分享经验。这就需要倡导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和谐、严谨的教研氛围。学校可利用暑假、寒假及双休日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课改讲座,讲解有关课改的精神与实质,请骨干教师到校示范。学校要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教师之间互相切磋,通力合作,彼此支持。我校就曾多次邀请中央教科所华国栋教授,扬大吴星教授,市教育局辜伟节、赵华、夏新军等专家上门讲学。不仅如此,我校校长还带领大家举行每周集中教研活动,为大家搭建交流与研讨的平台,教师的许多困惑、疑难在相互碰撞中得到解决。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举行一日开放活动,将专家、家长、同行请进校园,一方面让教师有展示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让社会各界检验课改的成果,众人合力推动学校课改的实施。

通过学习交流,教师弄清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因,了解了新课程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充分证明,校长的这一做法对于促进学校的课改起到了较大的引领作用。

二、校长要担起课改决策者的责任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师生学习、实践、评价等方方面面。校长则是这项工程的决策者。作为决策者,要立足校情,登高望远,对本校课改的进程及时把握,随时发现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和失误,把握好方向,总结好得失。

1.系统思考,制订方案。方案的制订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定程度影响着课改的施行。结合学校实际,我校2009年就制订了详细的课改方案,从课改背景到课改目标到实施办法到评价制度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编制了《树人印迹》系列评价手册。依据方案,学校采取从起始年级、主要学科、新授课开始,逐渐向毕业年级、向所有学科、向各种课型延伸辐射的课改策略,学校的课改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至目前为止,学校课改方案修订了三次,学校的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三次完善,由“学、研、展、评、达”,到后来的“学研展馈”,再到目前的“学研评展”。修订后的方案更加贴近校情,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骨干,示范指导。课改中,校长要能慧眼识珠,及时发掘教师的内在潜力,培养课改带头人,以榜样模范的作用带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伴之间的学习、模仿与指导更加直接,更具有可操作性。我校的做法是首先将每个学科的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培养为课改骨干,然后请他们编制课改手册,上示范课,举行课改沙龙,逐渐树立起学科骨干分子也是课改积极分子的形象。一方面,通过他们的课堂教育实践来诠释新课程的新理念,对全校教师作“示范”和“向导”。另一方面,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效益也在改革中得到提升与革新。这些骨干分子逐渐成为课改指导者,有效地指导本学科组的课改,使课改工作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如,我校定期组织骨干分子对全体学生、小组长及家长进行培训,使之掌握课改形势下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形成教师、学生、家长教学的合力,使课改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许多课改积极分子尝到了课改的甜头,他们所教的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中考中创造出了明显高于同轨班级的优异成绩,许多教师也因此得出了要提高课堂效率,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积极参与课改的结论。

3.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教师的“用武之地”在课堂,新课改的关键和主阵地也在课堂。因此,校长要把学生、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及时了解全校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各种信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将此作为学校进行课改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校长贴近教学一线,深入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与教师一道探讨新课程理论,探讨课堂教学实践,及时了解课改施行的主要障碍与师生教学的主要需求,发现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和失误,并能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校长在实践中会对本校的课改方向把握得更好。如,我校校长经常通过校长点课、推门听课、微格教室反思课、考试分析会等形式深入一线,参与教研,为课改把脉。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看法与需求,使课改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在校长的统一指挥下,教师通过研究探讨逐渐解决了“合作小组组建”“合作评价方案的制定”“小组长职责”“合作日志的修订、填写与使用”“常见共性的合作学习流程的固化”等重点共性问题,有序推进课改,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4.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总结是上一阶段的终点,又是下一阶段的起点,做好这项工作,对校长本身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对学校的课改是一次极大的促进。在总结中,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为今后的课改指明方向。随着课改的步步推进,我校将师生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开展校本教研,通过课题来引领学校课改的深入实施。全体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校本研究,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实施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实践出真知,真知促实践,从而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三、校长要担起课改创新者的责任

佐藤学教授认为,模仿与创新二者不可分离,人们在创造中模仿,以自己的创造为基础,使他者文化的模仿得以扩大和发展,也是在模仿中创造,浸染在他人经验的世界中,丰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同时建构自我。只有通过模仿和接纳,才能够使人类已有的经验成果在人脑中形成独特的有机系统,才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灵活多样的思维模式,最终产生具有原创性的思维成果。近年来,一些课改先进地区的教学模式已在不少地方运用推广、扎根生长,给我校的教学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对那些成功的教学模式,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仿后创,经历了仿模、创模、固模、出模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了目前全校推广的包含“学研评展”四个主要环节的“差异・合作”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勇于探索、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校长,才能有改革型的教师。除了国家、地方课程以外,我校校长带领广大教师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先后成立了文学院、少科院、棋院、书画院,编制课程纲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并通过校刊《树人苑》《小院士》《新禾》等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成为创新拔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校长要担起课改辐射者的责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良好的课改氛围有助于课改的深入推进。作为课改先行校的校长要担起将课改理念、方法及成果向周边学校与地区辐射的责任,扩大课改影响,形成区域特色,推动整体发展,为课改做出更大贡献。我校通过结对帮扶、对外开放课堂、组织课改联盟校年会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校参与课改,进一步扩大课改影响,巩固课改成果,推动素质教育的整体施行。

朱永新《走在教育的路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有行动就有发展,有行动就有创造。新课改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涉及的范围很广,要做的工作很多,校长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在课改实践中依然一定会出现许多困惑。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地思考、探索,努力进取,带领广大教师满腔热忱地将课改引向深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适应课改的新要求,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践行新角色,努力取得学校课改的新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新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下一篇: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