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2-05-08 11:25:59

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引领作用;校园

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24―01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体现,是师生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一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校历史、特色、需求,结合现实情况去打造一个教育品牌,当学校经过长期的建构积淀成为学校精神,学校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持续地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县部分学校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的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巨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是随便安排的”。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环境。

首先,要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我县城关初中、东街小学等学校在教学楼道的墙面或教室内开辟了“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尽量要做到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可以张挂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能使学生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最后还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工作,时刻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规范行为引领作用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

学校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坚持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的制度建设能够得到相关人员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并依靠制度,公平、公正地化解各种矛盾,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第二,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学校发展必须依靠制度的保证与推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建立良好的学校工作机制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一个公平正义的校园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机会的平等、竞争的公平。在校园内,不论什么人,都能通过公平竞争获得自身的利益,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可结合传统与实际,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像传统性教育活动(如庆祝元旦活动、教师节、迎国庆诗歌比赛、五一书画展等);像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活动(每年校田径运动会、六一儿童节等);还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计算机班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管见 下一篇:电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状态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