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产销差控制工作的策略与战略研究

时间:2022-05-08 10:39:58

供水企业产销差控制工作的策略与战略研究

摘 要:本文C合分析了引起供水产销差的主要因素,从两个层面为供水企业产销差控制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宏观层面要求供水企业合理设定控制产销差目标,分区计量调度,形成科学的供水体系,微观层面针对直接导致产销差的因素探讨了解决措施,包括规范管网设计施工、管材选择、应用现场维修管理,水表的选择、定期检校和智能化管理等。

关键词:产销差 系统控漏指标 分区计量 水表智能化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但只有世界7%的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仅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4。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接近16亿高峰时,人均水资源仅有,接近国际承认的“用水紧张”国家标准 。高漏损率使得水资源不足问题雪上加霜,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国内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最高达70%以上。目前漏损率的状况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中规定的漏失率低于12%的要求相差甚远。过高的漏损失率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增加供水企业的成本。为了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国家发改委要求供水企业将水价成本公开,公开的内容涵盖了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产销差率和漏损率也是其中之一。漏损率大于行业标准 CJJ92-2002考核要求的部分将不计入成本,这是国家激励企业进行产销差管理的经济手段。供水企业为了收回全部成本,避免亏损,控制产销差是当务之急。

一、供水产销差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一)供水产销差的组成

目前国内供水企业用来衡量漏损水平的指标有两个:漏损率和产销差率。产销差率=(供水总量-售水量)÷供水量×100%。 漏失率=(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供水量×100%=(供水总量-售水量-免费水量)÷供水量×100%。国内外都无法准确测量出供水管网的漏水率,因此管网的漏水率是推测而得的约数。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供水企业一般用产销差率来衡量管网漏水状况。(表1)

(二)产销差产生的影响因素

由于免费供水量中公共事业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而本文探讨的是供水企业产销差控制,所以本文对免费供水量不做细致讨论。

1、物理漏失

物理漏损主要指管网的漏损,具体分为如下几种情况:管体漏水、管接口漏水、阀门漏水、水表节点漏水等。造成管网漏水原因也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一是管网老化。老化是降低管网质量,造成渗漏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化可能使管网成分不耐温度,不耐高压,对于腐蚀、沉降的抵抗能力也下降,可能发生爆管。供水管材的选材也很重要,灰口铸铁管质地较脆,抗冲击能力差;承插式铸铁管接口容易发生漏水;钢管耐高温,但耐腐蚀性差,承受外荷载的稳定性差,易受到腐蚀而穿孔;镀锌管抗腐蚀能力差,容易发生腐蚀引起的漏水。目前我国供水管网采用的管道主要有PE管和球墨铸铁管等;二是管道设计和施工问题。如果管网覆土较浅或低估管网所在区域载荷,地面车辆等外力辗压可能会引起接口漏水或者爆管;大口径管道上如果选用了不当的排气阀,可能致使管道内气体残留超标,造成接口漏水或者爆管。管道安装过程中接口处理不当、焊接防腐处理存在问题、连接不规范、覆土不均匀都可能造成渗漏;三是管网管理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框架拉大,用水量不断增加,应根据地形高低和用水量大小,对管网进行分区和改造,并进行合理调度,否则可能造成有的供水区域管线过载,有的区域水压不足,部分区域供水压力骤变或过高,就可能发生爆管事故。

2、账面漏损

账面漏损主要指计量误差,具体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出水厂计量误差 。出厂水计量误差原因众多,最主要的是大口径流量计不能定期到部级计量所进行标定,计量精度需要依靠技术人员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效验。水厂用流量计测量结果和流量、水温、水质都有关系,在这些指标发生变化时测量数据可能不稳定;二是用户终端水表误差。水表需要按照用实际用水量进行选择,选型不合理、口径不合适都存在问题。如果用水量较小时采用灵敏度不高的螺翼式水表或者水表口径过大,水表就可能计量过少或无法计量。如果用水量较大,选用了过小口径的水表,在用水高峰时可能超出水表计量能力,造成水表表芯损坏。水表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果没有按时检定或更换水表,计量设备可能出现计量错误。用户违章用水,抄表员随意估计用水量,也会造成售水计量的误差。

二、产销差控制的策略

(一)选定合理的目标战略

从资源节约角度来讲,漏损越少利用率越高,但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漏损值并不是越低越好。因为在漏损率较高时,少量的维修费用就能降低较多的漏损水量;当漏损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漏损点已经较少,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降低同样的漏损量。企业倾向于将漏损率控制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数量上。 选定合理的控漏目标有利于企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制定合理的控漏计划,减小产销差的同时将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分区管理

随着学者们对于供水产销差问题研究的深入,控制产销差的手段已经不仅局限于表层,不仅局限于控制管网漏损、减小计量误差等直接的措施。城市供水供水管道长且管网复杂,采用分区管理、分区计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分区计量,科学调度,快速检漏形成科学的供水体系,才能用根本上减小产销差。

我公司多年来的管理实践表明,对供水管网进行合理分区,加装压力调节装置,根据各区实时用水情况科学调度,及时调节入口压力,可以避免压力过大造成爆管等事故。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出厂水计量、管网分区考核表、片区考核表、观察表和用户结算水表五级计量管理(见附图),从出厂水到用户各级计量之间环环相扣,既可以准确计量城市用水量,又可以根据考核数据的比对,快速地发现管道漏损,缩小漏损点查找的区域,及时组织抢修,最大程度降低漏损的损失。

(三)减少物理渗漏

一是选用合适的管材。铸铁管、镀锌管等由于漏损问题严重,已经不适合作为主要的供水管道。依照建设部“218公告”,供水企业要用球墨铸铁管、PE管、PP-R管等管材,替代铸铁管、镀锌管、钢管等管材;二是规范设计施工。要提高管道设计能力,严格材料的验收、检查制度,严格按照施工图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时,管道建成之后要做好试水、试压和相关验收工作;三是严格定期巡查,提高现场抢修能力。把管网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指定负责人,成立专业的巡查检漏队伍,配备高科技设备,对管网定期巡查,将暗漏检出率和产销差率作为检漏队伍的绩效考核指标。同时建立管网抢修应急保障机制和现场维修管理系统,成立专业抢修队伍24小时值班,配置足够的专业抢修设备,对发现的漏点要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和抢修能力,第一时间止漏,提高维修效率,减少水量损失。

(四)实行水表动态管理,强化水表查抄,实现准确计量

用户用水流量明显高于水表常用流量,将导致水表零件不断受到磨损,引发水表故障,反之用户用水流量低于水表日常流量,则会造成计量失准,给公司带来隐性水量损失。为此可以逐步更换远传智能水表,应用自来水智能管理系统对水表进行实时监控,用户的实时用水量均能以曲线形式进行呈现,从而根据观察水表是否运行在合理^域更换较为匹配的水表,实现对用户水表的动态管理。

1、规范新装水表的安装验收和定期检校

规范水表安装流程,各种用途的水表独立安装,提高水表安装的质量。验收人员要严格按规范验收,并不定期地对水表进行抽查。并对用户所有水表进行建档跟踪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设备管理和更新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首次强检、周期检定、到期轮换原则,以避免水表失准给供水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2、增强抄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要提高抄表准确率,必须加强抄表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划分片区、责任到人,实行抄表到位率和准确率考核,并与收入直接挂钩,让抄表人员有压力也有动力,保证抄表精确,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处理。

3、积极推进智慧水务建设

通过推进智慧水务,逐步更换高灵敏度远传智能水表,划分区域合理设置自动测压点,建立功能完善的用水监控平台,将每日用量或者一段时间的用量进行实时分析,并以曲线图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对市区各区域实时水压、用户实时用水量和高、低峰期的用水量进行全面掌握,一旦发现用户压力或水表运行异常,可以及时查明原因处理,减少漏损。

三、结束语

产销差率是反映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过高的漏损失率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增加供水企业的成本。本文首先分析了产销差的构成,之后按照物理漏失和账面漏损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产销差的原因,具体来讲包括管网的老化、选材设计不当、施工中存在问题、计量误差等。针对这些影响产销差的因素,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目标战略、分区管理、替换老化水管,正确选择水表、增加抄表人员的责任感、建立居民水表智能化管理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有利于供水企业将产销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参考文献:

[1]秦健.JT水务公司降低供水产销差率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14

[2]张楠.城市供水管网分区管理技术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3]刘永超.长沙供水有限公司营销管理模式的改进研究[D].湘潭大学 2013

上一篇:浅析中小学校如何规范内部控制管理 下一篇:价值链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