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应树立成本意识

时间:2022-05-08 01:53:19

电视节目应树立成本意识

媒介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既然要生产、流通和消费,那么,节目这一特殊的媒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就必须考虑成本投入与最后收益,这就使得电视节目在制作时要树立成本意识。

成本贯穿于电视节目始终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为成本。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电视节目从设置到运行,成本因素贯穿于整个节目的生产和流程之中。当今,媒体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信息资源和品牌的竞争,还有价格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就要考虑到成本。因此,电视作为高投入、高消耗行业,在节目的设置、运行中不能轻视节目的成本,成本应该成为节目能否设置、运行的很重要的依据。

中央电视台针对节目综合测评有一套评估体系,这套评估体系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大项,加起来满分100分。主观评价占30多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观众的满意度调查和专家的评分。客观评价占的比重较大,包括类别、时段、经费、收视率四个权重,其中,就有一项经费权重。经费权重指的就是节目花钱越多,权重就越低,单位时间内,节目经费成本越高,权重就越低,反之权重则越高,也就是说花钱越多权重越低,花钱越少权重就会相对提高。

成本与电视节目质量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媒体产品的好坏、节目质量的优劣,一般情况下与制作成本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在同等条件下,拥有详尽的策划方案、充裕的资金保障、昂贵的视听设备、高素质的制作团队,创作出的节目品位自然不会太低。如果节目制作资金捉襟见肘,为减少成本开支,随意降低制作标准,敷衍应付、东拼西凑,制作出的节目势必与精品无缘。

当然,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也不乏物美价廉之作,我们不能为了提高节目质量,一味地追求高成本,认为高质量的节目就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事实上,低成本的节目并非意味着低质量,精品节目与成本并非必须成正比,低成本同样可以打造出精品节目。如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就是一档低成本制作的精品栏目,节目致力于打造学术明星与节目品牌,不但促进了传统文化资源的增值,并且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多元化的成功经营模式更是值得重视。

如何降低节目成本

成本是市场竞争的根本砝码,只有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生产出高质量节目的媒体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为追求高收视率,不惜血本投入,不考虑经济回报,媒体势必难以维系长久。因此,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节目在运行中,除了注重受众需求外,还应树立成本意识,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是在节目的设置、运行中就将成本因素考虑在内,直接降低节目成本;另一方面则通过节目以外的因素,间接地降低成本。

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是降低节目成本的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节目无论是前期策划和采访,还是后期的制作与;不论是品牌栏目、精品节目的创建,还是产品的推广与销售,最终都要靠人去推动和完成。尤其是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员工的素质更是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党的大政方针能否得以及时、顺利的关键。因此,只有平时不断强化对员工的训练,不断丰富员工的实战经验,努力提升员工的节目制作水平和效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节目成本,才能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战。

加强对节目资源的效能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降低节目成本的有效保障。我国各家电视台以及电视台各频道,每天都生产大量的节目资源,其中绝大多数节目一次性消费后就被束之高阁,成了长期沉睡于仓库的“废品”,造成节目资源的极大浪费。其实这部分节目完全可以“变废为宝”,被不同媒体之间相互交换再度利用。

说起节目资源的再度利用,这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同时期生产的不同电视台之间、不同频道甚至不同栏目之间的横向资源交换;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类似栏目的纵向资源共享。第一类比较好理解,就是台与台、频道与频道、栏目与栏目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节目选题相似、内容相近或交叉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就凸显出强大的优势。它不仅节约制作成本,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整体效率。比如,江西卫视自办的栏目《传奇故事》,就是将从全国各地电视台购买的节目素材进行再度整理、挖掘、加工后打造的一个全新栏目。凭借这一栏目,江西卫视2006年全年平均收视同时段(21:30~22:00)排名全国所有卫视第7位、省级卫视第2位,堪称省级卫视收视和运作的典范。第二类是不同历史时期类似栏目的资源共享,说白了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电视台的栏目分类,多年来变化不大,但同类节目、不同栏目的优胜劣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被淘汰的栏目,并非就一无是处。对于电视人来讲,这些被淘汰的栏目所留下来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很多资料记录了不可重复的场景、不可再现的影像。因此可以说,老旧资料对于电视台来说就像古董,年头越久,就越有价值。例如,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栏目,开播以来,收视与口碑俱佳。今年1月份由周播改为日播栏目后,收视率一度比去年同时段增长了125%,在同时段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中排名第三。该栏目中的大量素材都不是自采的,只是通过对过去的广播、影视资料及历史文献的灵活编排,再付之于现代化的制作手段而精心打造的一档栏目。

加强节目资源整合,直接降低节目生产成本。电视节目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来保证,经营成本较高。因此,在设置节目、栏目时,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尽量使节目效益发挥到极致。对于已有的形式相似、内容雷同的同质化节目,要下大力气进行整合,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精品节目、名牌栏目。例如,去年河南电视台为了全力服务好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对全台的新闻优势资源进行了整合,将民生频道的《民生大参考》,公共频道的《DV观察》、《河南新闻》等几档强势栏目划归新闻频道,避免了内部同质化的竞争,减少了人财物的浪费,实现了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新闻频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实现节目效益的最大化。每一类电视节目的开办,媒体都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效益),低投入高效益的节目形态,自然为媒体所青睐。与电视媒体相比,报纸、网络具有浩瀚的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加强与这些媒体的合作,寻求双方的契合点,打造出全新的栏目。可以说这类节目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电视行业,其投入成本之低、收益之高往往超出人的想象。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每天以298港元的节目成本所创造的效益,比内地一个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西部省份的电视台一年(2004年)的广告收入还要多。

拓展节目资源应用渠道,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节目的多次传播、多次增值。在产业化背景下,每一个电视节目都具有一定的附加值。所以,电视节目应该突破频道播出这种单一的渠道应用,尽可能拓宽播出渠道,使节目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在节目资源的经营上,电视台既可以与网络视频媒体合作,将节目提供给宽带网络,供网民点击下载;也可以将优秀的电视节目进行归类、剪辑、包装,向社会及其他媒体统一发售。目前,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等国内实力雄厚的电视媒体都在努力向这方面进军。

市场经济最根本的法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电视节目追求利润要以保证节目质量为前提,否则,节目质量随着成本一降再降,控制成本的初衷就会被曲解甚至本末倒置。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能简单等同于有统一制造标准的物化了的产品,而是承载着宣传导向、启迪思维的社会舆论工具的作用。因此,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只有二者兼顾,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电视媒体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赵 亮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媒体呈现 下一篇:如何增强广播节目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