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哪里

时间:2022-05-07 08:00:38

很多人不由得感叹,香港是何乡?我们依然无法定义,只能引用辛波斯卡的诗:不确定更为美丽。

“请问你为何选报香港学校,这意味着放弃内地大学。那么,来到香港你的预期是什么?”这是2008年香港某大学对内地考生进行面试的一个问题。除了已加入地联招的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等少数高校,地生要报考其他港校必须参加面试,其问题五花八门,从自然、人文到社会热点,都在考察之列。

尽管从报考开始,就得面临严格的审查和各种备考压力,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高三和大四学生剑指港校,其中不乏成绩拔尖的高材生。2006年高考结束后,几位内地状元舍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高校,有学者因此惊呼“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为二流”。

剥开种种论争,我们面临一个根本问题:到香港上大学,是因香港的魅力还是其大学的魅力?“一开始可能是慕大学之名,而后来发现其实是香港情结。”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好几位青年学生给出类似的答案。如今,这些大陆人已逐渐摆脱最初的陌生而融入港式生活,在他们的眼中,香港还是那个香港吗?“那个香港”在哪里?

传统还是现代?

“漫步在大街上,你会觉得自己身在东京或纽约;穿行在小巷里,你或许会觉得自己回到了旧上海的里弄,特别是那些繁体字招牌,非常有电影感。”回顾自己对香港的最初印象,来自上海的周佳宇如是说。

一方面,香港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国际化城市,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时尚男女心中的购物天堂。每年寒暑长假的时候,大陆人从各个方向汇聚香港展开“血拼”,这时商家往往会推出量身定做的促销办法,也会雇佣一些来自大陆的学生及广东和深圳人担任导购员。在这里,人们看到了电视里的情景:现代感十足的高楼、花样无穷的游乐,以及熙熙攘攘的人流。

与此同时,香港也是一处满布历史印迹,有着传统遗风的地方。由于纷繁复杂的历史因素,香港保留了较为丰富的中华文化因子,更融合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气息,再杂以原住民风情,最终打磨成一颗璀璨的文化多面体,从这个层面而言,它应该被称为“东方之钻”。

据了解,香港拥有大约六千年历史,因历代战乱、天灾等因素,历史上有不同族群先后迁移到香港,或将它作为流浪的中转站,主要有客家、河洛和本地人。其中,客家是古时因战乱从中原南迁的汉人;河洛人的祖先是南迁的福建人;本地人,乃英国政府租借新界前,居住在该地区的人,他们与清末大族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总而言之,这些人保全了中华传统中“庙堂”和“江湖”的文化血脉。

因此,香港人比大陆人更“封建迷信”,比如风水、佛道、传统家族礼仪等等。许多香港人语言非常“西化”,满口英文单词,但往往又笃信风水命理,并融入日常大小事情当中。每年除夕之夜,众多市民聚集在各大寺庙外彻夜排队等候,为的是争得新年零时零分的“头柱香”,据说第一个把香插入香炉内的人将会来年行好运。

更能体现这种特色的故事,莫过于中银大厦的风水风波:中银大厦作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根据现代建筑学理念精心设计,在国际上广受好评,然而却因其外形引来不少麻烦。这座高达350米的大楼整体像一柄三棱刀,一面对着港督府,一面对着汇丰银行大厦,这种造型被港人视为“不吉”。因此,附近居民都在家里安装镜子,以“反射凶气”,而港督府则种植芭蕉、柳树类植物,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更具戏剧性的是,汇丰银行请来风水师,在楼顶铸了两门大炮,炮口直指中银大厦,与之对峙。时至今日,它们已成为香港重要的城市景观。

大雅还是大俗?

“八零后是被港味文化滋养的一代,至少将其当做主要的娱乐和文化‘零食’。”周佳宇告诉笔者,他对香港的最初想象就来自电影、电视,还有无数的盗版光盘。因此,他从小就有“到香港看看”的念头。

香港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商业金融中心。另―方面,自由发展的各种艺术,使之成为亚洲富有时代气息的大都会。这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地方,当年金庸、倪匡、黄、蔡澜被称为香江四大才子,一时名震江湖,其影响至今未衰。在这里,还活跃过李碧华、古龙、林燕妮、余英时等响当当的人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香港电影一度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和代言人;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唱响……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

因此,香港却一度被称为“文化沙漠”,据说这种称谓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当时激进的年轻知识分子最先提出。值得注意的是,这批知识分子都在大陆或国外受过良好教育。此说自然是从精英文化的角度提出,香港的强项却是大众娱乐。

说到香港文化,人们使用得最多的词语便是:“动作片、周星驰、金庸、古龙、梁羽生、四大天王”除此之外不乏疑问:“真正的香港是什么模样?”毋庸置疑,香港的前卫符合一代青年的审美,银幕上的衣着打扮甚至动作语调,都曾是内地观众争相模仿的对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娱乐精神和商业文化完美结合的独特地位,对于内地文化和娱乐来说有着启蒙的作用。

其实,对于香港文化雅俗的追问显得不合适宜,真正的问题是:港粤文化的崛起究竟是文化的胜利还是工业的成功?现在还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答案就是“文化工业的繁荣”。当东亚各国都大力发展制造业时,香港已经利用和大陆的近水楼台之便,把生产设备往北迁移,抢先一步完成了从以制造业为主到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城市转型。在发展制造业转口贸易的同时,香港也“改装”欧美日文化,再贩卖到东南亚,为其后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或许,新近发生的事情正在改变人们对香港文化前景的认识,自“不雅照”事件发生以来,批评者对其文化业态持悲观态度。更有人指出,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内地人可以直接接触日韩欧美文化,香港在文化上的周转地位正在丧失。

东方还是西方?

在历史的夹缝中,香港创造历史。香港最大的特点是:开放以及跟西方观念的零距离接触,这是百年历史所造就的,香港的活力并不仅仅意味着自由竞争,它还来自于多种文化的差异。从这个意义而言,香港至今仍然是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碰撞与交流的场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使得它能够在吸收和消化西方价值观念的同时,将之转化为中国文化和制度传统的一部分。

商场里,世界各地的名优产品琳琅满目,它是游玩购物的乐土;街头上,用中英文书写的广告、招牌随处可见,这是社会的消费文化;地铁里,神色各异的上班族、上学的人们正百无聊赖地翻阅新出的报纸,把现代社会的活力和疲乏都写在脸上;人群中,交流表达的语言,常常是中英文的结合体。

“在来香港之前,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玩遍所有大的游乐场,还有各种名胜古迹。但现在,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图书馆里,以及在不知名的大街上随便走走,这才是真真切切的香港,跟我老家一样了。”对于来自北京的年轻留学生小吴而言,她已经对香港等闲视之了。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这也是香港对内地人的以引力所在。因此,它被评为“一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当然将基数缩小为10个,或许它仍会入选。从尖沙嘴到女人街,一路走过世纪沧桑。在香港,一天可经历多个文明,就像时空旅行一样。

很多人不由得感叹,香港是何乡?我们依然无法定义,只能引用辛波斯卡的诗:不确定更为美丽。

上一篇:好男人未必适合你 下一篇:小庄村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