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探究

时间:2022-05-07 05:44:12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探究

我校自实行六步教学分组学习法以来,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为了配合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我校开始研究编订配套的有效作业,下面我针对语文有效作业的编订谈一谈我的看法。

语文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语文有效作业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知识点梳理、基础训练、综合运用、拓展探究和错题纠正。

(1)知识点梳理。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将每课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对本课重难点知识了然于心的情况下有的放矢的完成相应作业。知识点的整理由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和课堂内容的讲解自己归纳整理,有疏漏的地方将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进行补充修改,这极大的锻炼了学生梳理知识点和整理归纳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基础训练题。此部分为必做题,即全班同学都必须完成且掌握的内容,题的难度较低,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字音、字形、字义和简单的问答题等。此类习题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无论是基础好还是基础差的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都能独立完成。当学生顺利地完成这部分作业之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形成愉悦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自信心也就逐步建立起来。

(3)拓展探究题。这部分为学生自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认为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题,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应资料,动脑思考,认真筛选,将有价值、有意义的题选出来写到上面,这个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专研探索的过程。此类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学生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翱翔,充分展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4)错题纠正。这部分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学生把做过的题中那些错的和不会做的题搜集起来,以后常看。任何人在学习中都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学生应该通过努力,做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错题纠正对学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既能“温故而知新”,又能让学生养成反省的良好习惯。

总之,语文有效作业的这五个部分是教师经过认真研究,仔细推敲,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设计的,这就使作业真正发挥了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功能,达到对所学知识复习与巩固的目的。

我校有效作业的编订,其安排设计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当然,@种优势的形成要靠所有领导和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想编订出行之有效的作业,要经过反复的筛选、修订,所以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疏漏之处。

首先,选题盲目随意。教师在选题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专研教材,自己对教材的分析不够透彻,对重难点的把握不够明确,这一点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选出来的作业题就不能突出重难点,层次也不是很清晰。还有个别教师态度随意,不经筛选的直接照搬照抄参考资料上现成的试题,连题型都不变,几年前老掉牙的题目还在使用,根本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作业不能起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锻炼思维的作用,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我们要强调的“有效性”也就不复存在,教学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其次,作业题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语文作业题的设置大多集中在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上,形式单一,内容机械,不能面向生活和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不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作业题的设置更多的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这样的作业变得索然无味,就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

最后,作业评价形式过于简单。作业评价的有效是作业有效性的收官阶段,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此环节极为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评价的过程,只留不批,就算是批改,也只是单纯的判断对错或给出等级。这种评价方式不能使学生理解自己的当前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不明确自己下一部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改进没有太大帮助,也起不到对学生的督促和鼓励作用,学生的进步速度相对缓慢。

针对以上关于有效作业编订中存在的不足和疏漏之处,作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钻研教材,精选试题。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应首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海量试题中选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难度适宜、有价值、有意义的试题,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可自己编题。只有这样,语文作业题才真正的做到了少而精,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既减轻了负担,又锻炼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第二,作业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想让学生接受作业、喜欢作业,并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设计趣味性强的作业。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如果能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想集中,容易接受知识,且记得牢固。作业除了要有趣味性,还应具有启发性。如果语文作业知识布满了硬生生的认知组合,冷冰冰的逻辑推理,那就成了榨干了水分的叶子,抽干了水分的花朵,砍掉枝叶的枯树。在布置作业时,可加进读后感、联系实际谈谈启示与收获、推荐阅读书目和实践性作业等等。只有灵活的、带有启发性的、富于挑战性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获得思维的深化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第三,作业评价要有效。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中,教师通过有效的作业反馈方式是学生理解当前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为他们提供一系列改进的建议,以缩小学生表现欲目标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改进的策略。相对于简单的分数或等级来说,详细的含有改进建议的作业评语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体现正能量而减少负能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学识与修养,体验到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上一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和防范 下一篇:是不是只有我更好,父母才会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