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导医护理工作体会

时间:2022-05-07 04:41:37

浅谈门诊导医护理工作体会

【摘要】 目的 浅谈门诊导医护理工作体会以提高门诊导医护理质量。方法 倡导“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 门诊导医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减少纠纷发生,提升了患者满意率。结论 提高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为医院赢得了良好赞誉及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门诊导医 护理质量 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模式的转变,大众对健康保健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护理服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门诊导医护士是病人来诊的第一接待者,也是门诊和医院给病人和家属留下的第一印象,导医护士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工作质量以及医院的形象。门诊导医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门诊导医和护理质量就显的格外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十几年的工作体会,浅谈怎样做好门诊导医和护理的一些经验,与同道共同学习。

1 倡导“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实现人文关怀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是最精细的艺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在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我们医务人员应把“以患者为本,人性化护理”的思想渗透到护理工作中。转变观念,换位思考,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把“要我服务”变成“我要服务”,树立爱岗敬业,加强导医团队合作精神。

2 门诊导医护士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门诊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更新知识,还要成为适应门诊各个岗位的多面手,同时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义务素质等。

2.1良好的心理素质 门诊护士面对紧张的人际关系有时个人的思维活动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引起人际关系复杂化,在门诊这样一个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门诊导医护士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每个病人的病情、职业、文化程度、性格、文化修养和各种素质都不相同,护患关系、医患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等错综复杂都会给护士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易导致厌恶工作,脾气暴躁,言谈举止失常,同情心缺失,工作无热情,情绪不稳定,影响了护士与患者、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因此,一名好的门诊导医护士应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寻找正确的释放渠道,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环境、工作、观念的变化,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2精湛的业务素质 门诊护士要不断接受在职的继续教育,还要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同时门诊涉及众多专科,导诊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及专科知识。掌握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为患者提供医疗知识咨询服务[2]。

2.3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护理是一门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因此护士应具备尊重人、关爱人、对工作负责等职业道德素质。以患者为中心,对待患者应一视同仁。

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冲突发生

门诊就医的患者多伴有恐惧、烦躁心理,且在门诊候诊时间长时,往往缺乏耐心,容易激发医疗纠纷。因此,在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十分重要。

3.1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主动服务 护理人员换位思考就是要从患者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与护理对象进行心灵沟通。要求积极主动服务,积极地帮助患者解决就诊中遇到的困难,主动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主动维持就诊秩序从而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密切护患关系,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

3.2保护尊重患者隐私,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我院门诊量大,患者就诊时间集中,候诊时间长。分诊护士应积极疏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充分重视患者的隐私,做到一医一患,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

3.3利用候诊时间,开展健康教育 在患者候诊期间,分诊护士不但要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电视播放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而且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口头讲解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及保健知识。这样不但能缓解患者因候诊时间长导致的急躁心情,而且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护理服务质量是赢得患者信任的核心,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本”,提高门诊导医护士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以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上至善至美、信誉上真诚可靠,“以患者为本”的人性化服务为理念的医院形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取得患者及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参 考 文 献

[1]李梅,蔡玉英.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37—38.

[2]宋丽青,陈广华,张格.强化导医团队素质与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5)466—467.

上一篇:胸腔镜治疗胸部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锁骨钩板固定韧带修复治疗陈旧肩锁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