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07 04:10:03

浅谈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72-02

摘要:自八十年代末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渐繁荣,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阵地的民办高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相互涤荡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民办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对策

一、 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民办教育事业日渐繁荣,作为一支独特的教育力量民办高校也肩负起培养和教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承担起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开始在青年学生之中滋生和蔓延,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思想意志不坚定、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质弱,立志成才的意识淡泊,易受到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这就给民办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更大的挑战。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民办高校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民办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跟不上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 经费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 对学生的教育只注重一般的道德教育而缺乏理想信念教育。

四、 精神文化建设未纳入到高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五、 思政类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

(二)成因分析

1、对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的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关键是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受到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逐渐觉得精神文明建设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学生由于高考失利产生的自卑感而放弃自我成长同时由于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原因开始变得功利化,认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人格的完善都无关紧要。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根本原因在于对校园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2、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

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组成部分,它以校园物质文化为载体,是高校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但是,民办高校由于生存的需要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招生工作和硬件设施建设上,把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列入当前发展的日程上来,过分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3、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深入

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这个高度上来考虑,简单的认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因此,根本不关注和了解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学生中仅进行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层次较低的课余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格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所忽视,极大地限制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育人功能的正常发挥。

4、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教师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起主导作用,是决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关键性因素。然而,目前民办高校思政类教师队伍建设仍比较薄弱,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流动性较大、专业不对口、经验不足、没有职称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

二、推进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高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民办高校举办者要站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上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而影响民办高校的生存,因此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应转变观念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从思想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二)适当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发挥物质载体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作用。而物质载体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民办高校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

(三)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意识的宣传和引导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一些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已经逐步深入我国,高校处于思想意识领域的最前端,学生的思想意识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要进一步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宣传工作,首先应该积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及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其形成原因,找准问题的突破口,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领,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面对目前高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理想信念逐渐丧失、道德意识下滑、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淡漠的现实状况,要进一步适应和应对这样复杂的思想教育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立足学院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引领,紧密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用先进文化、先进思想为统领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五)开展形式多样、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以校内外先进人物为教育模型,采取座谈会、报告会、演讲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和介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对学校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会个人进行表彰,在学校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和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2)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委、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默默成长,爱国主义情操、社会责任意识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3)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娱活动,以育人为目标,以弘扬高雅艺术为重点、积极组织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红五月大合唱比赛、乒乓球大赛、知识产权杯设计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轮滑比赛等精品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

(六)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

教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思政类教师队伍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

1、在思政类教师的任用上,坚持严标准高要求,严格资格准入制度。

2、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严格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有计划地经常性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参加学术报告会等,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和挂职锻炼,增加教师工作阅历,了解社会现实,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研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制度,采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实行奖惩激励机制,对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素质高、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总之 ,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新形势、多角度多层次多措施的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充分发挥环境建设、文娱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不断推进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石国亮.新时期高校宣传工作创新与宣传活动策划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

[2]张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创造校园精神文明[J].山东电大学报, 2001 (3)

[3]田建国.当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701

[4]马少孟.充分发挥高校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与研究, 19981

上一篇: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改造探索 下一篇:在新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