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中慢性心衰的有效措施研究

时间:2022-05-07 02:53:10

临床治疗中慢性心衰的有效措施研究

摘要:虽然现代医学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在不断增加,本文客观分析了现有的慢性心衰在临床治疗方法中的有效措施,重点介绍慢性心衰临床应用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慢性心衰病症;临床表现;治疗措施

1 慢性心衰的基本发病原因

慢性心衰包括慢性左心衰、慢性右心衰及慢性全心衰。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是由于心脏慢性的病变和整个心室长期负荷过重,导致心肌的收缩力减弱或损坏,因此心脏血液排出循坏出现困难,从而致使静脉系统出现瘀血的状况和主动脉系统的搏出量有所减少,不能及时供养和满足组织心脏回血代谢的一种慢性发展的心脏疾病[1]。

2 各种心衰的基本病因及具体表现

2.1左心房慢性心衰 左心房负荷过重,左心室的舒张的回血量过多,例如左心房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是左心房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室间隔有所缺损或动脉的导管系统关闭不全等原因均可造成左心房的舒展和扩张期的负荷量过重,从而导致左心房出现慢性衰竭的病症。

2.2右心房慢性心衰 右心房负荷过重,主动脉瓣狭小或左心房流出道受到阻塞,肺动脉高压动脉流动管道心机梗阻,使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心室加重了收缩期负荷量,这些原因都是右心房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原因。

2.3心脏整体慢性心衰 心脏的整个心肌收缩力有着明显的减少或弱化,致使心肌收缩力衰竭。因为心室收缩力的不协调,局部心脏严重缺血,心室的顺应性明显减少或降低时,都是影响心脏心室正常舒张扩展功能的一般因素。

3 心衰在不同阶段的的治疗措施

心衰作为人类健康的杀手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目前总结出一种治疗方法,是将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大体可分为高发危险人群、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以及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四个阶段,对这四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让心衰从发生到发展都能得到完善的治疗。

3.1高发危险人群治疗措施 这一阶段在医学上被称为"前心衰阶段",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主要是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人,而肥胖者和患有代谢综合症的人也应该注意,因为这两项疾病也会造成心脏的负担。对这些人要强调预防心衰的重要性及有用性,让他们注意控制容易引起心衰的疾病。

对这类人的治疗措施比较简单,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按照相关治疗规定纠正血脂紊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患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人要控制心室率,还可以转复窦心室率,防止心动过速心肌病的发生;如果患者有甲状腺疾病,医生要予以相应治疗;患者如果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现象要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加深;患者如果有心肌病家族史要运用非侵入性方法对左室功能进行评估,避免患者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2]。

3.2器质性心脏病治疗措施 这一阶段在医学上被称为"前临床心衰阶段",这一阶段的患者还没有出现心衰该有的症状或者体征,但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了结构性心脏病,比如心脏左室肥厚等,这一阶段属于无症状的心衰疾病,配合治疗可以阻断或者延缓心肌重构,对患者的病情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或控制作用。

这一阶段的治疗措施包括了上一阶段的所有,如果患者有心肌梗死的情况存在,一定要使用β阻滞剂和ACE抑制剂进行相关治疗;如果患者出现LVEF下降的情况,即使没有心肌梗死的病史与心衰的症状,也一定要选用β阻滞剂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同时有心肌梗死和LVEF降低的情况,在不能使用ACEI时需要选用ARB;如果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没有出现心衰的症状,治疗时要遵循相关指南;如果没有出现心衰的症状,适合的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冠脉血运重建;如果患者存在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情况,即使没有心衰现象出现也要对瓣膜进行修补或置换。

3.3出现心衰症状治疗措施 这一阶段在医学上称为"临床心衰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已经有了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这一阶段包括的患者很多,并且患者情况也较上两个阶段严重一些。

对这个阶段的患者进行治疗要包括对高发危险人群的所有治疗措施,同时要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如果想要让患者的情况有更好的改善,可以适当的增加使用地高辛。针对某些特殊的患者,临床医生还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Ⅰ类,B级)、ARB(Ⅰ类或Ⅱa类,A级)、硝酸酯类(Ⅱb类,C级)。适合的病例可以应用CRT(Ⅰ类,A级)、ICD(Ⅰ类,A级)。

3.4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治疗措施 这一阶段在医学上称为"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已经比较严重了,除了针对疾病的积极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特殊的针对疾病的处理,比如某些患者因为心衰疾病必须反复住院接受治疗,在治疗之后仍不能根除疾病安全出院。还有些患者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在家里是也要长期对静脉用药,还有的患者心衰严重,不得不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以挽救生命,这类患者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4 结语

根据慢性心衰的发展阶段,做出主要临床防治措施,在初始的心肌损伤导致慢性心衰以后,治疗心衰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增加和大量的激增,要阻断心肌的重构。

参考文献:

[1]戴闺柱.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 中国循环杂志,2002,04:9-24.

[2]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 2(4):136-138.

上一篇: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 下一篇:临床中口腔正畸治疗时的三维CT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