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训中开展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成功尝试

时间:2022-05-07 12:57:46

在实训中开展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成功尝试

摘要:针对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及职业素质在大学教育中普遍缺失的现状,西安邮电学院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搭建校内企业开发环境,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方式,在开展项目实训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本文介绍了这一培养方式的形成、实施条件及管理模式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实训;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为培养符合IT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西安邮电学院IT应用型人才实训中心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省内外企业优势资源,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在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实践教学中尝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项目实训全过程,取得明显效果。

1与实训相结合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开发人员工作环境和操作平台的改变,使IT企业的工作方式比以往更强调协作团队精神。产品质量不仅要用一些专用的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更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包括诚实守信、责任意识、时间观念、团队合作、协调能力等,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与掌握必要的学科基础和专业技术同样重要。

在传统教育中,学校更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现今虽然逐渐重视实践教学,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仍然被忽略,现有的一些思想教育方法也效果欠佳[1]。许多大学生就业时不是因为知识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职业素质太差被企业淘汰。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在校内搭建企业的工作场景,在实训中实施过程管理、制度约束和企业文化教育,将实践教学与素质培养相结合,不失为开展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

与传统的实验教学不同,引入企业的项目实训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展,时间跨度约3个月,共300个课时,需要利用暑假的部分时间,尽量保证集中连续进行,同时聘请企业的项目经理参与教学的组织和指导。

2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环境

开展项目实训需要在校内提供一个类似企业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接近企业真实[2]。因此,建立开发项目“双真环境实验室”十分必要。所谓“双真”,一是真实开发项目,二是真实企业开发环境。以软件开发项目为例,真实开发项目包含引入企业真实软件开发项目和按照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操作完成实训。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高校,解决了技术对接问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综合性实验不足的现状。学生通过技术课程补习,将前期课程和应用技术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巩固了专业基础,锻炼了项目应用能力,不出校门即获得一定的开发经验。真实企业开发环境包含接近真实的企业开发物理环境和按照企业制度、规则建立起来的管理环境。我们尽可能按照企业开发的物理环境进行布局,实验室按照分组模式排列,配有讨论区、工作进度白板和考勤打卡机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引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加强职场意识,提升职业素质。

真实项目教学模拟企业真实的开发组织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开发组、质量保证组、软件测试组、文档管理组等,学生轮换担当各种角色和组长,企业项目经理担当指导教师。小组从软件项目的管理问题入手,把软件产品的质量和软件开发的生产作为重点,运用过程思维方式,建立起软件开发的框架思想,逐步形成软件能力成熟度的路线图。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学习并体会企业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项目开发流程和要求,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也发生较大变化。

3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企业化管理

按照企业制度和规则管理参训大学生,是实施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实行双重身份。学生参加实训,既是学校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名员工,因此必须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定位和管理。

2) 学生必须遵循员工守则。员工守则为在校生参加项目实训、增强自律意识、规范工作行为而制订。每位参训学生须发扬“务实、守信、敬业、发展”的精神,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为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而努力。

3) 实训管理实行课时工作制。参训学生严格按照企业员工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事、病假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许可,并办理请假手续。

4) 禁止和违章处理。学生参训中因中工作懈怠,违反工作规定,不服从指导教师安排,扰乱工作秩序,以及未经许可在工作时间做与业务无关的事情,都将收到严肃处理直至退出。

4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管理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IT实训中心引入了企业的工作日志方法,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贯穿实训全过程。学生每天会将自己参加实训的内容、项目开发的体会、技术难点、解决之道、心得交流等记录提交到服务器中,教师可以点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这种凝聚自己心血、记录自身成长历程和团队合作成果的工作日志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效果十分显著。

软件开发实训使学生有了一个提升自身素质的修炼环境,学生在其中提前接触了企业工作规则,通过工作目标的推动、开发要求的规范、工作习惯的养成,在时间观念、自觉意识、责任心、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等众多个人基本素质方面向职业素质的要求转换,逐步形成自身的职业化塑造。

5企业参与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必要环节

IT实训中心在所有实训课程中加开了职业素质教育课,聘请了企业领导、职业经理、人力资源总监为学生开设讲座和课程,采用讨论、对话、讲评、拓展训练及游戏等多种方式,将企业文化、目标引导、综合素质训练等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形式多样、别开生面、寓教于乐[3]。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尽早规划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

在校企合作中,学生与企业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了解了企业文化,拓展了视野。企业的求真务实、讲求质量、追求效率、诚实守信等要求给学生带来崭新的感受。尤其是企业优胜汰劣的方法在实训中的运用让学生有了压力,更有了紧迫感和责任感。学生不再是为了考试过关,而是要真懂真会;他们也不再满足课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视吸收、实践,将知识转化为真正的能力,逐渐适应了职业人的角色。

6校企合作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现途径

配合学生参训的过程体验和养成教育,校企双方共同丰富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沟通与表达技巧、人际关系、公共礼仪、商务英语、成功心理学等课程,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在开办的IT企业定制培养班、“3+1”、“2+2”创新教育实验班、校企合作联合培训班、IT紧缺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班等各类教学班中,我们开设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参训学生提供方法。

IT实训中心与神州数码西安研发中心联合编写并出版了《IT职业规划与职业化塑造》教材,内容融合了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联合培养的教学实践,作者们或是有过企业经历的高校教师,或是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都具有企业职场和学校教学的丰富经历,共同参与了职业素质教学。他们同时也是企业招聘的直接参与者,对学生了解,对企业人才需求熟悉,对就业感受深刻,他们提供的案例真实、联系个人实际,与就业紧密相关,学生非常欢迎。

7结语

多少年来,高校不乏道德、思想修养和素质方面的教育,但成效却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把这方面的

教育仅当成知识来传授,忽视了通过社会和实践加强学生的人文体验,实施养成教育。在校园中再造企业双真环境,复制企业职场氛围,弥补了到校外参加企业实践条件有限的缺憾,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又与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一举两得。

在实训中引入职业素质教育是一种成功尝试,实训教学是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载体,而后者又是前者有效实施的保证,二者共同构成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虽然这种探讨只在一定范围和局部领域,但仍不失为大学人文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和素质提高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有理由将提升职业素质作为贯穿学生大学期间的必修功课,让学生脚踏实地,从实践中做起。

参考文献:

[1] 宗雪萍. 论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 教育与职业,2008(20):191-192.

[2] 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8(21):27-29.

[3] 王陆海,王忠民.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7):16-18.

Successful Attempt of Career Competenc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Training

WANG Lu-hai, YANG Shuang, WANG Zhong-min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Xi’an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710121, China)

Abstract: Because high-quality and applied talents is in urgent need and especially Career Competency Education is absent in universities, Xi’an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raining Center IT construct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as joint train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arries out the proj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students in vocational training. It’s described the methods, conditions,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the model.

Key words: train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education

上一篇: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 下一篇:基于开源项目的项目教学法在Java教学中的应用